導語:
近幾年來南方的冬天比較寒冷,很多北方人在南方過冬都感覺南方的冬天要更加冷些。因為北方人家里普遍會有暖氣人們一到冬天普遍待在家里不出去,因此相對而言溫暖的時候比較多。事實上,武漢自2006年就啟動了“冬暖夏涼”工程,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不能正常供暖。武漢何時才能擺脫供暖困境,“暖冬”離武漢還有多遠?【詳細】
連日來,“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的話題又隨著氣溫驟降而陡然升溫。7日,武漢市人大代表、武漢市發(fā)改委主任吳清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市發(fā)改委在制定規(guī)劃時,已對“冬暖夏涼”工程有所考慮。規(guī)劃目標是,力爭到“十二五”末(2015年),集中供熱制冷覆蓋面積達3500萬至4000萬平方米,服務百萬人,形成“多元化、多結構、多方式”的集中供暖格局。[詳細]
能否集中供暖,氣候和能源成重要參考
為何武漢等很多南方城市沒有實行集中供暖,吳清分析,一個重要原因是氣候時冷時熱。以武漢為例,冬天的氣候波動性也很大,有時冰冷,有時像暖冬。此外,武漢也面臨著能源緊缺,沒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詳細]
調查稱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
冷!冷!冷!伴隨大范圍雨雪天氣,這個28年來最冷冬天,讓包括武漢在內的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人們體會到入骨三分的寒冷,有關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爭議聲再起。一項2萬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詳細]
2000年政協(xié)會上,該話題就被政協(xié)委員以提案的形式提出,并在此后12年中多次在政協(xié)提案中出現(xiàn)。今年,本屆政協(xié)會上再次有多位委員提到這一話題,他們堅持的理由在于:武漢不集中供暖不會死人,但會留不住人。[詳細]
武漢冬天把哈爾濱人“凍”回老家
“冬天濕冷,武漢的冬天太難熬了,我準備帶孫子回哈爾濱。”家住柒零社區(qū)的段奶奶來武漢兩年了,最近武漢氣溫下降,天氣濕冷,段奶奶開始和兒子媳婦商量回哈爾濱的事情,她笑稱自己就像候鳥,武漢進入冬季的時候,她就回哈爾濱,哈爾濱有暖氣,整天都暖烘烘的,而武漢卻沒有,哈爾濱過冬天更舒服。[詳細]
武漢的冬天讓北方人都直喊“冷”
近日,全國剛剛遭遇近7年來最冷的一個12月,這讓“南方應像北方一樣集中供暖”的呼聲再起,網上也是一片熱議之聲。網友“崔宸!闭f:武漢的冬天有4個多月,北方人來了都直喊冷!特別是學生們,學習熱情都被嚴寒冷凍了。強烈呼吁武漢將集中供暖列入標配![詳細]
武漢“冬暖夏涼”工程2008年實施以來,僅去年、前年冬天實現(xiàn)了正常集中供暖,其余3年均因各種原因無法正常集中供暖,可謂“一波三折”。據(jù)了解,“冬暖夏涼”工程實施5年來,因為受困于熱源,僅有2年正常集中供暖。[詳細]
目前武漢“冬暖夏涼”工程擁有2個熱源,其中華電武昌熱電公司是最早啟用的熱源,去年和前年冬天,德威公司均是利用該公司的熱源實現(xiàn)集中供暖。但是,因天然氣供應緊張,該公司今年冬天很難弄到氣發(fā)電、供熱。另一家熱源國電青山熱電公司以煤為燃料發(fā)電、供熱,不受天然氣供應的影響,本可以成為“冬暖夏涼”工程穩(wěn)定的熱源。但是,該公司一算賬,向德威公司供熱會虧本,因此不同意供熱。[詳細]
不論是武漢“冬暖夏涼”工程這樣的大面積集中供暖,還是家庭分戶式采暖爐取暖方式,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取暖方式將是今后武漢冬季取暖的大趨勢。但是一旦上游氣源緊缺,下游所有這些采暖方式都將面臨停擺。[詳細]
又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北方早已開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們,則要用五花八門的方式解決溫暖的問題。網絡上關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聲很高,呼吁各地重視市民的冬季采暖需求。
“都是南方,湖南和海南能比?”這句話引起了很多南方人的共鳴,以一條線來劃分采暖區(qū)域,讓不少生活在秦嶺淮河以南省市的居民認為不公平。目前南方集中供暖的呼聲仍是“雷聲大,雨點小”。[詳細]
武漢兩會熱議集中供暖
“武漢人說:今天3℃,好冷;山東人笑了:我們這里零下3℃;北京人也笑了:我們這里零下13℃;黑龍江人聽了哈哈大笑:我們這里零下23℃。武漢人聽完冷笑一聲:我說的是室內溫度!”近日,這樣一條微博冷笑話在網上被瘋狂轉發(fā)。另一條關于有關專家稱南方人習慣濕冷、不宜供暖的微博,也引發(fā)大量網友熱議。[詳細]
南方供暖最大爭議在能耗
長久以來,南方地區(qū)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設備屋里有人則開,無人則關,而且即使采暖設備運行,屋子里的溫度一般也不會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樣動輒達到20℃。正因此,南方實現(xiàn)了只是北方地區(qū)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詳細]
武漢氣溫太低iPad無法充電
武漢網友發(fā)微薄稱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iPad充不進電,上網查了下說是這玩意怕冷。5℃左右開始就充不進電了,現(xiàn)在給它裝了個熱水袋、蓋著被子充電……這什么傲嬌啊,春天回暖之前我每天都得給它弄熱水袋蓋被子么?“ipad也怕冷,逆襲了!”近期武漢天寒地凍,室內氣溫僅3℃左右,許多網友冷中作樂。[詳細]
武漢機場高鐵站內旅客凍得發(fā)抖
“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一個暖心的目標,但是,當我從外地回到武漢,進入那么宏偉漂亮的機場、火車站,卻被凍得渾身發(fā)抖。武漢不應該用如此的寒冷,來迎接市民和來賓”,昨天,在小組討論會上,政協(xié)委員劉昌國提出一個“冷”問題:天河機場、武漢火車站,在大冬天為何如此冷冰冰?[詳細]
武漢光谷廣場噴泉剛流水即結冰
12月4日,在武漢光谷廣場中心噴泉,剛流出的水也能結冰,讓人感覺天氣已經很冷了,請市民注意保暖。[詳細]
對于供暖權的普惠性還是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按照具體需求,以科學發(fā)展、節(jié)約資源的理念來進行提供,比如對于一些偏遠的、電力供應緊張而無法用空調取暖的農村可以進行集中供暖,對于一般的城市樓房仍然以電器加熱為主,而不要只是簡單一刀切地全面進行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