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聰駕駛列車 通訊員袁永華 攝魏思聰駕駛列車 通訊員袁永華 攝

  記者張晟 通訊員曾斯 袁永華

  昨晚8時許,武漢地鐵司機魏思聰駕車返回車輛段,在駕駛過程中,他用耳朵聽音,憑借對“車語”的通曉,辨別出駕駛室左側車輪有擦傷,車輛檢修人員隨后探傷證實了他的發(fā)現。武漢地鐵運營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這也是魏思聰入職6年來,用耳朵“開車”發(fā)現的第8起異常情況。

  3聲“哐當”后,就能精準捕捉車輪異響部位

  在武漢地鐵里,列車駕駛員開車時最講究“三到”:眼到、手到、心到。而魏思聰給自己增加一條——耳到。

  對地鐵司機來說,每天駕駛列車,眼前有幽深的隧道,耳邊還有列車車輪與軌道摩擦產生的陣陣響聲。與眾不同的是,這種響聲,在魏思聰聽來卻好似一曲曲曼妙的音樂:列車起步、爬坡、下坡、轉彎、直道、停車的聲響,每個區(qū)間的行駛節(jié)奏、音色各有不同。同事們都說他具有成為一個好司機的天賦。

  比如1號線,一列車為4節(jié)編組,有32個車輪,列車在行駛過程中易產生擦傷等各類異常。對此,魏思聰說,車輪發(fā)生異常是有規(guī)律的,以固定時速行駛時,輪子正好轉到該擦傷部位,會增加一個“哐當”的音色。他說,往往這樣的聲響在耳朵里出現3聲,他就能夠捕捉到。一次,魏思聰剛開完一圈車,休息30分鐘后再接車,車剛開了一個區(qū)間,他就聽出駕駛室右側車輪有異響,立即做好報修的記錄。

  車輛一部車間副主任丁力說:“對于駕齡滿一年的司機來說,發(fā)現車輪異常并不難,難的是能夠及時、精準聽出異響的部位和問題的嚴重程度,在這一點上,魏思聰確實有絕活兒?!?/p>

  聽懂“車語”,不回頭便知車廂滿載程度

  “我很享受人車合一的感覺,”魏思聰說,“從起步到停車,我感覺到列車和自己一樣亢奮,每一次操作都是一次與車對話的過程,聽懂車語非常重要。比如每天早晚高峰,開車時明顯感到列車在輕微晃動,我不用回頭,靠聽就能判斷車廂的滿載程度,這就能提醒我適度增加牽引力?!?/p>

  魏思聰非常疼愛列車,他駕駛列車幾乎不用急剎車,他說急剎車不僅影響乘客的乘車舒適度,還易加劇車輪摩擦,造成擦傷。一旦列車車輪有擦傷、剝離等失圓情況后,行駛在軌道上就會發(fā)出“哐當”的聲音,每一聲都像敲打在他心口一樣。

  魏思聰在同批入職的同學中第一個走上工班長崗位,現在他是20多位同事的“領頭羊”。通曉“車語”的他,更被武漢地鐵委以重任,成為截至目前首位參加了武漢地鐵4條線“開荒”的司機,先后參加了1號線二期工程、2號線一期工程、4號線一期工程和3號線一期工程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