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前姓“胡”,去世后卻改為姓“熊”。昨日,記者在新洲區(qū)三店街柳溪村采訪時,得知新洲有一胡姓家族“生死兩姓”持續(xù)了數(shù)百年。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柳溪村,聽當?shù)卮迕窠榻B,村里有一個胡姓家族,生前死后竟有兩個不同的姓氏,在村民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了解這一傳統(tǒng)的胡宴洲爹爹。
“我們的身份證和戶口本上都是‘胡’姓,但我們祖上其實是‘熊’姓。”72歲的胡宴洲爹爹,是如今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了解這一傳統(tǒng)的老人,他說,家族里的這一習俗已經(jīng)流傳延續(xù)了400多年。
胡宴洲說,早在明朝洪武二年,熊家祖上有一個叫熊俊德的人,他從居住地黃州四望山遷出,搬到了舉水河畔的生生堡(今柳溪村)。而當時的明朝有一套賦稅制度,每一季度都需由當?shù)乩镩L到各家各戶征收賦稅,生生堡地區(qū)的里長則是當?shù)赝搴业暮厬?。胡畢戶體弱多病,難以勝任工作,因此秘密將征收賦稅的職責托付給與他交好的熊俊德。于是,熊俊德在辦理公務、見上級官員時,就稱自己姓“胡”,死了之后,為表示不忘祖宗,又改回原姓。從此,“生死兩姓”的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胡爹爹說,關于這一習俗沒有史料可查,都是族人口口相傳下來的。
隨后,在胡宴洲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離他家不遠的一處墓地,這里的幾個墓碑上,死者姓氏均被刻寫為“熊”,而后人的姓氏仍沿用“胡”姓。
胡宴洲說:“我們每個人在家譜上,都有以‘胡’、‘熊’為姓氏的兩個名字?!痹诤遥浾呖吹搅撕业摹缎苁献谧V》,在宗譜里,胡宴洲的熊氏姓名叫熊開源,而他兒子胡國平則叫熊基煒。
“直到我孫子這一輩,我們才將兩邊的輩分統(tǒng)一。”胡宴洲介紹,今年年初他們重新修訂了一次宗譜,為的就是將兩個姓氏的輩分統(tǒng)一,胡宴洲年僅10歲的孫子胡正宇,其熊氏姓名就叫做熊正宇。
“對于‘胡’姓大家早就習以為常了。”胡宴洲說,現(xiàn)在家族里真正知道他們姓氏起源的人已很少了,平時老輩們也沒有誰刻意提起,只在每次修訂家譜時,很多人才會知道這個典故。
據(jù)統(tǒng)計,沿襲這一習俗的胡姓家族共有1000多戶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新洲李集街和三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