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首屆中國湖北文化藝術(shù)品博覽會在東西湖區(qū)武漢客廳·中國文化博覽中心隆重開幕。海外回歸的國寶級珍品西周宣王時期的兮甲盤、代表楚文化的重要青銅器楚王盦(音ān)恷(音qiū)組器、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等,將在本屆藝博會上重點展示。其中,國寶兮甲盤為回國后首次公開展示,其“返鄉(xiāng)”之旅令人矚目。
本屆博覽會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聯(lián)袂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中國國際書畫藝術(shù)研究會共同舉辦,展期5天。
展會看點
回流國寶兮甲盤首秀
藝博會無疑是個巨大的藏寶閣,最吸人眼球的當屬西周宣王時期的兮甲盤。
兮甲盤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甫)而得名。兮甲吉甫(尹是官名,故又稱尹吉甫)是周宣王重要輔臣,征戰(zhàn)四方,相傳尹吉甫也是《詩經(jīng)》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稱為中華詩祖,此兮甲盤便是他的遺物。
兮甲盤是一只內(nèi)底趨平的圓盤,皮殼黑亮,盤沿下方繪有竊曲紋,兩側(cè)有附耳,盤底刻有133字的銘文,講述西周宣王時期,重臣兮甲吉甫遵王令,討伐嚴允(原作玁狁)、掌政成周(即洛陽)之事?!斑@段銘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齊備,對研究西周宣王時期官制、戰(zhàn)爭、封賞、稅賦、奴隸、貿(mào)易管理等均具有重要意義?!眹椅奈镨b定委員會委員、著名考古學家、青銅器研究專家郝本性說。
兮甲盤自南宋出土后,卻是一路顛沛流離,后來竟淪落為餅盤。據(jù)傳,元代時期,兮甲盤流落到一位官員手中,官員家人或許不明此盤意義和用途,竟折斷盤足,將其用來烙餅。中國文物信息中心文物鑒定室主任張習武在為觀眾講解時說:“你們仔細看,兮甲盤上還存留著烤餅的使用痕跡呢。”
兮甲盤后來歷經(jīng)數(shù)代名賢收藏家之手,直到清末民初輾轉(zhuǎn)至大收藏家、鑒賞家、著名學者陳介祺之手,隨后不知下落,只留下陳介祺等人的拓片。上世紀中期,日本書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相繼傳出收藏信息,均被證實偽造。2010年,一位常年旅居美國的華人在美國一家小型拍賣會上發(fā)現(xiàn)了兮甲盤。隨后,花重金買到。今年,兮甲盤悄然回國,經(jīng)國內(nèi)多位權(quán)威青銅器研究專家鑒定為真品。此次兮甲盤是在國內(nèi)首次公開展覽。
罕見楚王青銅組器亮相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一直是重要的諸侯國。雖然近些年來,出土的楚國文物很多,但鮮見楚王之物。藝博會上,從境外回流的楚王盦恷組器罕見露面。記者看到,這次參展的青銅器是組器,有盤、簋等共10余件,其中部分青銅盤、簋均刻有楚王盦恷的銘文。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黃鳳春介紹,湖北楚墓很多,但楚王之墓確實較少。因沒親眼見到該組器,他也無法評估該組器的史料價值?,F(xiàn)場有專家表示,該組器從境外回流,也許會對楚王諸侯年譜研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