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 見習記者付豪

  在公共場所上廁所時,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女廁所外大排長龍,男廁所卻門可羅雀。網友林女士就碰到過這樣的事情,而且她還曾帶頭“沖”進了男廁所。林女士今天致電本報新聞熱線并在網上呼吁,希望景區(qū)、地鐵站等公共場所擴大女廁所面積,增設女廁所廁位。

  林女士稱,前幾天,她在逛商場時突然肚子疼,發(fā)現(xiàn)女廁所外排著長長的隊,男廁所卻少有人進出。在排隊等了幾分鐘后,她實在忍不住,跑進男廁所解決內急,所幸當時男廁所沒有人,而這不是她第一次“借用”男廁所。

  在幾年前的元旦,她在某景區(qū)想上廁所,卻發(fā)現(xiàn)女廁所外排著近100來號人,隊伍長達幾十米。等了10多分鐘,隊伍幾乎沒有動,看到男廁所沒人排隊,她等不及“沖”進男廁所,大喊一聲“別怕,我不看你們,我只是尿急”,就沖進小隔間里鎖上門。當時廁所里的幾位男士倉皇而逃,還丟下一句“這個人怎么這樣”。待林女士上完廁所準備出門時,她發(fā)現(xiàn)男廁所內外全都是女士在排隊,還有人稱她是“救命恩人”。幾位男士進男廁所以為走錯了地方,退出去查看標志后,發(fā)現(xiàn)男廁所已被女士“霸占”,只能無奈離開。

  這種情況是否普遍存在?讀者們怎么看待呢?

  武漢晚報記者隨機采訪了5位男讀者和5位女讀者,其中5個人見過類似的女同胞因等不及、無奈借用男廁所的情況;7個人表示可以理解此行為,但最好當時男廁所沒人使用、外面有女同胞“守門”,并告知想上廁所的男士;6個人認為在人流量大、女士經常去的場所,比如景區(qū)、商場、電影院、地鐵站、火車站等地方,應該擴大女廁所面積,增設女廁所廁位。

  對此,武漢大學的尚重生教授認為,廁所的多少、硬件條件和對女性的關愛程度反映社會文明的水平。在公共場所,女性萬不得已時跑到男廁所去解決問題,如果有人輪換在門口看管,是可以以此作為臨時措施。女性有經期、孕期和哺乳期,上廁所時花的時間比男性多一些,在設計廁所的時候,要以人為本,考慮到女性上廁所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需要把女廁所的面積建大一點,把廁位建多一點。

  相關鏈接:根據(jù)2005年施行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公共廁所應適當增加女廁的建筑面積和廁位數(shù)量。廁所男蹲(坐、站)位與女蹲(坐)位的比例宜為1:1~2:3。記者查閱資料得知,武漢不少地方的廁所做出了改進。2012年4月,華中師大將外國語學院所在的3號樓部分男廁所進行簡單改造,改為女廁所。去年12月,武漢地鐵三號線將男士小便池、男士蹲位和女士蹲位按照1:2:5的比例進行設計,大大緩解了地鐵高峰時段女士如廁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