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

  房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房縣古稱“房陵”,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有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是楚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是全國著名的“木耳之鄉(xiāng)”、“黃酒之鄉(xiāng)”。

  丹江口市

  丹江口,位于漢江中上游,有“中國水都”之稱,是國家旅游名片、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境內(nèi)的武當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qū),被譽為“亞洲天池”。

  神農(nóng)架林區(qū)

  神農(nóng)架林區(qū)位于湖北省西部,坐擁聯(lián)合國“世界地質(zhì)公園”,境內(nèi)有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個國有森工企業(yè)林業(yè)管理局、1個國家濕地公園,林地占85%以上。神農(nóng)架是中國首個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世界遺產(chǎn)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三冠王”名錄遺產(chǎn)地。

  鄖西縣

  鄖西縣地處鄂西北邊陲,漢江中上游北岸。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地扼秦楚要沖,素稱“秦之咽喉,楚之門戶”。1947年11月鄖西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縣;1987年,國務院確認鄖西為革命老區(qū)縣。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鄖縣

  鄖陽區(qū),原名鄖縣,森林覆蓋率32.3%,林木積蓄量157萬立方米。鄖陽區(qū)文物古跡有梅鋪猿人遺址、安城古銅礦遺址、韓家洲遺址、青龍泉遺址、鄖陽府學宮大成殿等,同時還走出了楊獻珍、李洪波、梅潔、張幼云等名人。

  保康縣

  ??悼h隸屬湖北襄陽市,地處鄂西北,位于襄陽市西南部。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qū)縣。保康縣名意為“保民康樂”,是楚國的源頭和荊楚文化的發(fā)祥地。著名景區(qū)有湯池峽溫泉、五道峽風光等。2011年8月,被納入中國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扶貧開發(fā)重點縣。

  南漳縣

  南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以南,荊山山脈東麓。著名景點有:中國有機谷、水鏡莊、龍王峽漂流、春秋寨、香水河、七里山森林公園、普濟寺。南漳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是三國故事的源頭,也是和氏璧的故鄉(xiāng),這里曾孕育出和氏璧的千秋史話。

  利川市

  利川地處湖北西南邊陲,西靠蜀渝,東接恩施,南鄰瀟湘,北依三峽,因為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森林覆蓋率達62.14%,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15℃,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被譽為“天然氧吧、避暑涼城”。

  建始縣

  建始縣位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區(qū)北部,坐落在神秘而又奇特的“北緯30°”上,這里層巒聳翠,山川秀麗,群峰迭起,湖水清靜。著名景點有:朝陽觀風景區(qū)、景陽峽風景區(qū)、石柱觀風景區(qū)等。

  宣恩縣

  宣恩,地處湖北省西南邊陲,北緯30度黃金分割線穿境而過,境內(nèi)自然資源富集、山水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茶馬古道”慶陽壩涼亭古街,“人間秘境、水墨侗鄉(xiāng)”野椒園古侗寨、美麗苗鄉(xiāng)譚家壩、“千戶土家”水田壩、茶旅融合伍家臺,村村寨寨是景點。

  咸豐縣

  咸豐縣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縣,湖北西大門??h名取“咸慶豐年”之意,古有“荊南雄鎮(zhèn)”、“楚蜀屏翰”之譽。地處武陵山東部、鄂西南邊陲;扼楚蜀之腹心,為荊南之要地。

  來鳳縣

  來鳳縣,隸屬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鄂湘渝黔邊區(qū)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湖北省的西大門。因翔鳳山傳說而得名。來鳳縣是中國第一個實行土家族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地區(qū),也是中國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民族團結(jié)進步先進集體,享有“歌舞之鄉(xiāng)”的美譽。

  鶴峰縣

  這里處于神秘的北緯30°,西南高地與江漢平原梯次交接,秘藏了無盡的文化元素和美妙風物,這里是巴文化的發(fā)祥地,巫風烈烈,巴俗奇特,這就是中國武陵山腹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

  通城縣

  通城縣別稱雋邑。位于湖北省東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咸寧、岳陽、九江金三角中心交匯點。著名景點有“華中第一瀑”——白水巖瀑布,“江南藥庫”之稱的藥姑山,“道教第二十五洞天”的黃龍山,絕美九宮山,道家黃袍山等。

  通山縣

  通山縣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隸屬咸寧市。東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華中勝景九宮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園大幕山,中有“水土樂園”富水湖及“地下長廊”隱水洞。目前已有兩處國家級旅游資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九宮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闖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