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杏,植物學界的活化石。據(jù)研究,距今二三百萬年以前,地質(zhì)史上的第三紀冰川過后,銀杏已在世界絕大部分地方絕跡,唯獨我國由于受這次冰川作用和以后的第四紀冰川作用較小,銀杏才幸存下來,因而以“活化石”著稱于世,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植物。
在湖北隨州大洪山風景名勝區(qū)主峰腳下,有一棵相傳近三千年樹齡的古銀杏樹。這棵古銀杏樹高38米,直徑2.61米,樹冠蔭籠面積400多平方米,樹圍8.2米,七個人環(huán)抱樹腰還需再加一只手,據(jù)稱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四株樹齡最長的樹之一。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鑒定專家、浙江農(nóng)林大學教授何云核經(jīng)過考證后,認定其為“華中銀杏第一樹?!贝藰淇芍^根深須廣,枝繁葉茂,春夏時節(jié),葉片翠綠,綠蔭蔥蘢。每逢金秋時節(jié),銀杏樹四周層林盡染,銀杏樹葉片金黃,鮮艷奪目,與四周層林盡染的遠山近巒相互輝映,似一尊頂天立地的金身大佛,聳立在色彩斑瀾的世界里,極為壯觀,引來無數(shù)的游客信眾膜拜。
大洪山位于湖北省中北部,系東西走向山脈,在秦嶺、大巴山、大別山之間,地勢處于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是湖北省唯一一座獨立內(nèi)山。大洪山呈三角形由西向東,綿亙湖北宜城、棗陽、隨州、鐘祥、京山、安陸6市縣區(qū),為中原之樞。1988年,國務(wù)院將其所含305平方公里批準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6年12月被被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大洪山在隨州境內(nèi)127平方公里,在各地中地域面積最大,大洪山主峰——寶珠峰便在這一區(qū)域內(nèi)。
近年來,隨州大洪山旅游的發(fā)展,給了這棵千年古銀杏更多的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機會。每年,無數(shù)的游客來到這里,見證著古銀杏的滄桑傳奇。人們圍著古銀杏祈福祝愿,無數(shù)的祈愿紅絲帶掛滿掛銀杏枝干。在當?shù)卮迕裥闹校陪y杏早與他們的生命融為一體,成為他們亙古不變的伴侶。一代又一代,山民們在銀杏樹下出生、長大、變老……而古老的銀杏樹,也似一尊大洪山的守護神,以不老的身軀,見證著大洪山千百年來的傳奇……
民間傳說,古時大洪山謂大湖山,是因為這里是龍的聚集地,有九條龍經(jīng)常在這里嬉戲打斗,翻起滔天巨浪??赡苁翘煲?,古銀杏正好壓在了領(lǐng)頭龍的龍眼之上,便鎮(zhèn)住了群龍。領(lǐng)頭巨龍雖心有不服,卻一時也難以翻身擺脫。如果領(lǐng)頭龍一旦擺脫古銀杏的震懾,九龍必將掀起狂濤巨浪,大洪山一帶就會變成汪洋大海。就這樣,在領(lǐng)頭巨龍的不斷掙扎和古銀杏的震懾交織作用下,直到唐寶歷年間,大洪山開山祖師慈忍大師(僧名“善信”,“慈忍”為唐文宗所賜)自山西五臺山來到大洪山,在大洪山主峰寶珠峰上開山建寺。是年,慈忍大師聽聞古銀杏震懾龍首之事,便經(jīng)常率弟子下山到古銀杏樹下打坐講經(jīng)說法,以感化巨龍,造福蒼生。誠心所致,金石為開。在慈忍大師的感化下,巨龍漸漸開悟,并配合慈忍大師祈雨解除當年大洪山地區(qū)的特大干旱。慈忍祖師也因祈雨有功傳至當朝皇帝耳中,唐文宗親自為善信賜名“慈忍”法號,并賜寺額“幽濟禪院”。自此,大洪山洪山寺名揚四方,曾誕生了中國曹洞宗中興之父芙蓉道楷禪師,其弟子道元法師將曹洞宗傳至日本,使大洪山成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自1984年以來,日本曹洞宗多有組團到大洪山尋根問祖。
為了讓巨龍心悅誠服,慈忍祖師定下院規(guī),以后繼任高僧需延續(xù)到古銀杏樹下為巨龍講經(jīng)說法的慣例。與此同時,自唐末宋初起,以千年古銀杏為中心,歷代高僧大德圓寂后都在此周圍建有塔林,寓意大洪山禪宗佛法與古銀杏同在?,F(xiàn)仍保存較好的東塔林離古銀杏僅不到100米距離,里面有如報恩、芙蓉道楷、大洪守遂等歷代高僧大德的碑刻或墓塔。其中宋紹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詔嵩山少林寺報恩禪師為大洪山寺院住持。報恩禪師為進一步感化巨龍,讓巨龍能更多地聽到禪音,遂在巨龍的龍背之上暨古銀杏邊60米左右處建起洪山寺下院,取名為“隨州大洪山十方崇寧保壽禪院”(現(xiàn)在的洪山禪寺)。洪山寺下院的建成,使大洪山佛教在當時又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時上下兩院住僧眾千余人,大洪山每日香客信眾絡(luò)繹不絕,時有“北朝武當,南拜洪山”之說。到清代,大洪山更有“大洪山山連山山山相連,洪山寺寺接寺寺寺連接?!敝Q,有詩詞贊曰“漢東地闊無雙元,楚北天空第一峰”。報恩禪師因建寺有功,也被永久載入史冊。自報恩禪師建洪山寺下院后,巨龍誠心歸佛,大洪山數(shù)百年來風調(diào)雨順。古銀杏也似乎受到佛法感召,千百年來,矗立洪山腳下,似一尊頂天立地的大佛,護佑著一方平安。也因此,千百年來無人破壞古銀杏的一枝一葉,古銀杏也一直被譽為大洪山的“鎮(zhèn)山之寶”和洪山禪寺的“鎮(zhèn)寺之寶”。
另傳西漢末年,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當時,天下最著名的起義軍之一的綠林軍在綠林山(當時大洪山稱綠林山)麓初創(chuàng)。起義軍的兩個首領(lǐng)王匡、王鳳帶領(lǐng)數(shù)百農(nóng)民起義,以大洪山為根據(jù)地與官軍對抗。他們相中大洪山為根據(jù)地,便是因為相傳大洪山一直是龍脈所在地。尤其是主峰寶珠峰,綿亙的九條山脊蜿蜒盤旋齊頭涌向?qū)氈榉?,似九龍拱珠之勢。這顆象征皇權(quán)顏色的大銀杏正在大洪山主峰腳下,似一個王者鎮(zhèn)守山林。現(xiàn) “綠林起義”、“綠林好漢”等詞語均來自大洪山,大洪山現(xiàn)也完整的保留著王匡、王鳳的義軍指揮部——兩王洞。
這棵古銀杏樹為雄性,只開花不結(jié)果。在古銀杏樹的周圍,還有五棵數(shù)百年以上的雌性銀杏樹,長年果實累累,人稱 “五女拜壽”、“五妃侍君”,可謂一大奇觀。
值得稱奇的是,這棵最大最古老的雄性銀杏樹坐落于整個方圓300多平方千米的大洪山景區(qū)主峰腳下。雖然它周圍附近的銀杏樹不多,但在它距離不遠的外圍卻有兩處全國最大的古銀杏群落。一處是直線距離不到10千米大洪山東麓的曾都區(qū)洛陽鎮(zhèn)千年銀杏谷;一處是距離不到15千米大洪山南麓的安陸市錢沖景區(qū)的千年古銀杏群落。此兩處古銀杏群落是我國極為重要的珍稀物種資源集聚地之一,其密集之程度及年代之古老,在全國范圍罕見。從廣義大洪山(湖北大洪山)來說,這兩處古銀杏群落都處于大洪山景區(qū)內(nèi)。相傳,正是有了大洪山主峰腳下的這棵“銀杏王”造就了這一現(xiàn)象。雄性的銀杏王地處主峰,雄心勃勃,俯覽群山,正是他為附近的兩大古銀杏群落起到傳花授粉、繁衍生息的作用。附近的兩大古銀杏群落也似銀杏王的禁衛(wèi)之軍,千百年來守衛(wèi)其左右。而銀杏王也享受著他九五之尊的待遇,不容其它古銀杏近身于他,只是留下五個“妃子”貼身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