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坐診義務坐診
何祥伢與母親何祥伢與母親

  楚天時報訊 3日下午,74歲的居民劉南友來到鐵山區(qū)勝利路社區(qū)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康復保健室,這里是他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他此行的目的是找他的“私人醫(yī)生”李先蘭為他量血壓。李先蘭給劉南友量過血壓后,告訴他血壓還是偏高,叮囑他要按時服藥。這位75歲的“私人醫(yī)生”,義務為社區(qū)老年居民們提供保健服務,并寫了4本“病情日記”。退休老醫(yī)生主動請纓服務居民

  2013年6月,勝利路社區(qū)的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從武鋼礦建醫(yī)院退休的李先蘭帶著一個血壓計來到社區(qū)問:“我能在這里幫居民量血壓嗎?”社區(qū)干部拍手歡迎,她從此便成為該中心的義務醫(yī)生和居民們的“私人醫(yī)生”。說她是私人醫(yī)生,是因為她幾乎熟悉每一個病人的情況,并且跟蹤服務、無微不至。

  李先蘭笑稱自己是“萬金油”,在基層工作多年,下過工地,到保健室?guī)腿丝催^外傷,幫過工人家屬接過生,還學過針灸,什么都會一點。1990年退休后,醫(yī)院發(fā)給她一個血壓計、一個聽診器,她在家中閑不下來,常常幫鄰居量血壓,甚至還帶著血壓計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主動問人是否需要她的幫助。

  社區(qū)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開放,終于讓她在退休后又有了一個固定的“崗位”,她每天早上吃完早餐、買好菜后就來社區(qū)上班,下午4點下班,從不無故缺勤,也從不收分文。記了4本“病情日記”

  社區(qū)居委會工作人員祝麗君說:“她從不麻煩社區(qū),看病的工具自己帶來,甚至連記錄病人情況的記錄本都是自己買來的?!泵苛恳淮窝獕?,李先蘭都會把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結(jié)果認真記錄下來,這樣的“病情日記”,她已密密麻麻記錄了4本。她說:“我要把情況記清楚,血壓太高的我要跟蹤到底,盡量防止中風?!?/p>

  記錄本上,有一位病人名叫李運蓮的獨居老人,已78歲了,老伴去世多年,兒子不在身邊。有一次,李先蘭給她量血壓,發(fā)現(xiàn)她高壓已經(jīng)200多了,“我當時趕緊扶著她到醫(yī)院去檢查住院?!崩钕忍m覺得,“我給她看過病,那我就對她有責任?!本瓦@樣,每發(fā)現(xiàn)一個高血壓病人,李先蘭就督促他們?nèi)ピ敿殭z查,叮囑他們按時吃藥,并告訴病人家屬要如何照料,碰到行動不便的病人,還常常上門。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

  李先蘭唯一“麻煩”到社區(qū)工作人員的,就是找他們一起做病人的思想工作。有的病人會忽視血壓問題的嚴重性,服藥難以堅持,甚至根本就不去治療。李先蘭就經(jīng)常找社區(qū)的副書記馬新榮去病人家里勸病人、勸家屬。社區(qū)里還有一些癌癥病人,李先蘭經(jīng)常到他們家里給他們做心理疏導,告訴家屬要多陪伴,要打開電視機在病人耳邊鬧一鬧,讓他們心情放松些。

  社區(qū)有個90多歲的獨居婆婆叫劉銀秀,身體還算硬朗。李先蘭經(jīng)常在上下班路上順便去敲敲劉婆婆的門,聽她在里面應聲了就說:“是我呀,都還好吧,不用來給我開門了,您好好休息?!?/p>

  前段時間劉婆婆感冒了,李先蘭每天到她家里兩次,還幫老人倒馬桶。

  李先蘭自己也已是年逾古稀,15年前還曾因顱內(nèi)出血昏迷好幾天,如今也經(jīng)常頭痛心慌,需要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但她總覺得自己還能為別的老人出點力,她總說:“要做好事,要積德,人不知道天知道?!?/p>

  □記者賴家琦通訊員陶虬

  老伴去世,兒子高位截癱,還身患尿毒癥

  65歲老母辛勤打零工救子

  時報訊(記者賴家琦文/圖)老伴去世,兒子雙腿高位截癱,又患上尿毒癥,她不得不靠打零工維持她和兒子的生活。昨日,說起家庭的困境,下陸區(qū)大塘社區(qū)65歲居民張婆婆不禁老淚縱橫。

  張婆婆介紹,自己沒有工作,其老伴之前是湖北新冶鋼的退休職工。夫妻倆育有兩兒一女,但小兒子到湖南做了上門女婿,女兒又嫁到農(nóng)村,無力顧及父母。不幸的是,大兒子何祥伢14歲就被查出患有脈管炎,從2003年到2008年,何祥伢因病情反復,多次手術,如今43歲的何祥伢已高位截癱。禍不單行,2013年8月,他又被查出尿毒癥。

  昨日,記者來到何祥伢的家。由于雙腿不便,他很少出門,大多時間都獨自坐在家中客廳的一張硬板床上,靠一臺嚴重老化的舊電腦打發(fā)時間?!爸斑€能用它來看電視劇,現(xiàn)在連打字都打不了,太慢了?!焙蜗樨笳f。

  張婆婆說,老伴因中風偏癱,在家里躺了十幾年,去年8月去世。這些年,她一個人照顧兩個人,實在辛苦。老伴去世后,每月兩千多元的退休金沒了,母子倆的生活更加艱難。目前,社區(qū)為何祥伢辦理了低保,每月可領840元,另外,母子倆還購買了家屬工保險,兩人每月可領1600元左右,但對于這個家庭來說還是遠遠不夠?!八粋€月要透析九次,醫(yī)保報銷后,每次費用需要219.8元,加上交通費,每月至少需要2500元?!睆埰牌耪f,為了維持家庭生活開銷,她不得不去餐館洗盤子、幫人看孩子掙錢。

  大塘社區(qū)居委會書記柯建紅說,張婆婆這個家庭是典型的因病致貧。希望社會好心人能給予他們幫助。

  張婆婆說,自己眼前就這么一個兒子,她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兒子死去。目前,他們承擔不起巨額的透析費。另外,她希望好心人能給兒子捐一臺電腦,那樣兒子在家可以上上網(wǎng),不至于很空虛。

  如果你想幫助這個家庭,請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714-6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