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第三者”

  不疊被子、不洗衣。每次吃飯,媽媽會主動把飯盛好,放在兒子的面前。打很長時間的游戲,懶覺睡到中午十二點?!翱雌饋硎莻€大人,其實還是個孩子?!鳖櫫歼@樣形容自己32歲的前夫。

  上世紀70年代末始,國家為控制人口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造就了總數超過1億人的“獨生子女”。有數據顯示,全國80后中,平均每五名就有一名是獨生子女,其中城鎮(zhèn)戶口占七成以上。

  80后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結婚時買房買車,婚后帶小孩,幾乎每件事都需要父母的幫助。在經濟與心理的雙重依賴下,80后獨生子女與父母間的羈絆格外緊密。于是,父母越來越多地參與到80后的婚姻中來。

  結婚之前,揚州女孩閻菲曾正式向丈夫說明,婚后不能與雙方父母同住。她希望丈夫真正長大:他是獨生子,從小嬌慣,是洗澡連內褲都不會自己拿的那種。聽到這要求,丈夫不置可否。

  婚后一個月,公婆突然帶了行李,直接來到婚房外,就此住下。

  自此,閻菲開始了被婆婆“控制”的生活。婆婆定下了很多生活規(guī)矩。比如,衣柜里的衣服,要疊得比商場還整齊。冬天的呢子大衣,不能掛在衣柜里,要放進真空收納袋。家門口穿鞋時,她自然地將手撐在鞋柜上,不料招來一頓批評:“你的手臟不臟???怎么能放在鞋柜上呢?!”

  婆婆甚至規(guī)定,如果是小便,只能用一格衛(wèi)生紙。并且,結束后必須將馬桶上的墊圈扶上去。

  閻菲很難理解。扶起墊圈不應該是男人做的事情嗎?婆婆卻堅持要她這么做。每次,她從衛(wèi)生間出來,婆婆還會多問一句,墊圈扶上去了嗎?

  時間一長,閻菲覺得自己患上了強迫癥。有一天深夜,已經睡著的她突然從床上坐起來,自言自語:“我的馬桶圈有沒有扶上去?”然后,在意識朦朧中下了床,徑直去了衛(wèi)生間,扶起墊圈。

  “我認為,我和你父母是平等的??梢宰鹬厮麄儯皇且晃俄槒乃麄?。”閻菲越來越壓抑,于是向丈夫提出,能不能由她出錢,在小區(qū)里再租一套房子請公婆住過去,不在一個屋檐下,但保持“一碗熱湯”的距離。

  婆婆不同意:“我哪里對不起你了?你要跟我分開住?我和我兒子不會分開住的!”

  中國婚姻家庭咨詢服務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軍,將父母稱為80后婚姻的“第三者”,“很多人沒有所謂兄弟姐妹,遇見問題時,排解的唯一方法就是跟父母講。然而,父母又絕對站在自己孩子這一方,一般父母牽扯進來就沒有余地了,問題反而會升級。”

  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一位妻子把丈夫鎖在門外。前兩次,丈夫去了辦公室,這還是夫妻之間的事情;第三次,丈夫去了婆婆家。婆婆給媳婦打電話,你老公在我這兒,你放心。之后,婆婆就對兒媳有了巨大的成見。

  “我接觸的很多離婚家庭,往往都是父母跟著干,吵到后來,公婆和岳父母隔著電話,哪怕一個在東北一個在南方,照樣罵得不可開交。”王軍說。

  閻菲與丈夫最終鬧起矛盾,還是因為婆婆。女兒出生后,婆婆堅持要按當地老方子,用明礬擦拭褶皺部位,以防止?jié)裾?。閻菲卻不愿意。她之前征求過醫(yī)生意見,醫(yī)生反對這么做,說熟礬是一種化學物品,用松花粉或爽身粉代替就可以。

  婆婆卻不聽。當閻菲與丈夫在房內討論用不用明礬時,婆婆破門而入,氣得雙手發(fā)抖:“你不要自以為是!”接下來便是,“你們翅膀硬了,不得了呀,我們做父母的多不容易”這類的話。

  還在坐月子的閻菲,第一次回了嘴。婆婆要求她道歉,否則,“我讓我兒子跟你離婚!”

  閻菲媽媽這時也在屋里,自然見不得女兒受此委屈。這一天,兩位媽媽打起了嘴仗,算是正式撕破了臉。

  女兒一歲時,閻菲的婚姻最終結束了—就像催促著他倆結婚一樣,雙方父母又以極大的熱情支持并鼓勵兩人離婚。

  如今,閻菲說自己并不怨恨自己的前夫,相反,還有點可憐他。這個在父母面前唯唯諾諾的獨生子、“媽寶男”,直到上了離婚法庭還不敢自己拿主意。法官每問一句,當事人意見怎樣,他就先給父母打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