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乘之王”7號線運行半個月 本報記者實地體驗換乘便捷度

  圖文:有的只需2分鐘 有的花了18分鐘

圖為8號線徐家棚站內(nèi),小喇叭不間斷提示市民如何換乘7號線圖為8號線徐家棚站內(nèi),小喇叭不間斷提示市民如何換乘7號線
圖為7號線站點內(nèi)的換乘指示圖圖為7號線站點內(nèi)的換乘指示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周丹潘錫珩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地鐵7號線開通后,因為與1、2、3、4、6、8等6條地鐵線相交共有8個站,而被稱為“換乘之王”。然而,開通近半個月,關于7號線換乘的實際便捷性開始出現(xiàn)走向兩極——有的換乘站可以實現(xiàn)面對面對接,即使上下樓也只需2分鐘;有的換乘站要走天橋、下“地道”,跨越兩條大道走上10分鐘;還有的換乘要上下五座電梯,更有換乘站徐家棚,站內(nèi)提示靠一只“小喇叭”,出站后走500米都還找不到指示標牌……

  7號線的換乘情況到底如何?方便與不便之處都在哪里?如何利用7號線換乘最合理?連日來,本報記者踏訪7條地鐵線的8個換乘站,制作出一份“7號線換乘體驗報告”。

  徐家棚400米換乘用了18分鐘

  在7號線開通前,關于徐家棚站需要在站外換乘的報道就有不少。近日的晚上8點22分,記者乘坐7號線抵達徐家棚站,這個站廳相對不大,出站閘機口的墻面上即貼有告示:從F口出站,沿和平大道向北前行400米,從8號線徐家棚站J出入口進站乘車。

  記者順著F出口的指示牌出站,一路往前走過兩條通道,轉(zhuǎn)過兩道彎,上了三道電梯,最終從F口出站。這里是一座大的十字路口,既沒有和平大道的路牌,也沒有“地鐵”的指示牌,更沒有關于換乘8號線的指示路線。為了防止走錯方向,記者只好拿出手機導航,找到正確的方位再出發(fā),此時是8點28分。

  隨后,記者沿著一邊有施工圍擋的和平大道一路向前走向8號線的徐家棚地鐵站,依然看不到任何指示標牌信息,也看不到地鐵站。直至走到一個紅綠燈處,才發(fā)現(xiàn)了8號線徐家棚站的J出口。

  進站后的時間是8點34分,算是以比較快的速度一路走了6分鐘。此時的站臺墻壁上同樣貼有7、8號線站外換乘的公告。進入站廳后,記者發(fā)現(xiàn)最靠近J出入口的出站閘機上,擺放著一個小喇叭,循環(huán)播放著“去往7號線請從J出口出站”的信息,但站內(nèi)廣播沒有此類提示。

  在站廳繞過一大圈后,記者終于通過安檢進站,安檢機上也放著一個提示小喇叭。待到記者抵達8號線站臺時,已是8點38分,最后踏上8號線列車是8點40分,整個換乘用了18分鐘。

  三陽路從輕軌轉(zhuǎn)地鐵用時9分鐘

  昨日下午5時20分,上下班的晚高峰剛剛來臨,記者乘坐地鐵1號線在三陽路站下車,跟隨人流下一座樓梯去換乘7號線。

  到達站廳后,記者發(fā)現(xiàn)換乘指示牌很多,站廳也很大。跟隨指示牌往前走時,就會來到了一座跨越整個三陽路的通道長廊。走完一整條長廊后,記者開始了不斷的上下電梯:按照指示牌,換乘7號線,需要連續(xù)乘坐三次不同的手扶電梯,一路向下最終抵達一座候車廳:這是單邊前往青龍山地鐵小鎮(zhèn)方向的列車,此時的時間是5點26分,距離記者抵達1號線三陽路站時已經(jīng)過去6分鐘。

  由于記者要前往園博園北方向,便再次跟隨站廳指示牌,繼續(xù)乘坐手扶電梯往下,隨后再轉(zhuǎn)過一條通道,又乘坐一座手扶電梯向上走,這才抵達前往園博園北的候車站廳。

  抵達站廳后,記者沒有等候多久就有列車到站,直至踏進7號線地鐵車廂時,已是5點29分。在三陽路站的換乘里,記者一共上下了6次樓梯,即使沒有等候多久,也用了9分鐘。

  香港路站少數(shù)部位標識可優(yōu)化

  香港路站是7號線與3號線、6號線的三線換乘站,共有四層,還有一層夾層作為過軌通道。

  記者從園博園方向乘坐7號線抵達香港路站發(fā)現(xiàn),如果換乘3號線前往宏圖大道方向,是最方便的換乘,幾米外正對面的站臺就是。而在上一層空間,7號線園博園方向和3號線沌陽大道方向也是面對面即可實現(xiàn)換乘。

  從最下一層的7號線青龍山地鐵小鎮(zhèn)站臺,前往最上一層6號線東風公司方向站臺需要多久?記者分別計算了正確的路線和“冤枉路”兩種情況。

  方便路線是,選擇一部直達電梯,跨越一個樓層直接前往6號線東風公司方向站臺,僅需一分鐘。如果沒有找到直達電梯,并且誤入6號線相反方向的金銀湖公園站臺,由于6號線兩個方向的站臺是“背靠背”,就需要通過夾層的過軌通道,到達正確的方向,共耗時約6分鐘。

  記者在香港路站發(fā)現(xiàn),雖然這里的標牌、指示貼紙非常多,但依然有少數(shù)部位值得優(yōu)化調(diào)整。比如,在最下層站臺的一處電梯口,懸掛有前往6號線東風公司方向的吊牌,而緊鄰的電梯口和樓梯口正上方,卻只有三塊3號線沌陽大道和7號線園博園北方向的吊牌,如果不繞道電梯后面,很難發(fā)現(xiàn)前往6號線東風公司方向的路。

  在倒數(shù)第二層,前往園博園北方向的吊牌和地貼都很多,但有的向右、有的向前,記者跟著箭頭走,卻發(fā)現(xiàn)前方被攔住了去路。恰好這里有位工作人員,詢問后才發(fā)現(xiàn),電梯就在我們背后,電梯口卻沒有地貼指向。

  “大車換小車”武昌站壓力大

  7號線開通后,武昌火車站升級為換乘站,可換乘4號線。記者了解到,在7號線開通之前,4號線武昌火車站已經(jīng)是長期位居前幾名的客流大站。而現(xiàn)在,乘坐7號線出南湖的居民,相當一部分選擇在武昌火車站換乘4號線,客流壓力進一步增大。

  昨日是周一,記者在早高峰時段探訪武昌火車站發(fā)現(xiàn),每列從南湖方向駛來的7號線列車,都擠得滿滿當當。到站后,約三分之一的乘客下車換乘4號線。

  通過車站結構圖記者發(fā)現(xiàn),7號線車站和4號線車站大致呈L形相交。而記者跟隨人群實測發(fā)現(xiàn),從7號線下車后,有四部電梯、五部樓梯前往換乘通道,其中有一部直達4號線站廳層,其他的電梯和樓梯都需要再搭乘一部扶梯才能到達4號線站廳層。

  記者觀察發(fā)現(xiàn),兩條線在這里構成了獨特的“大車換小車”情形:7號線采用的是“肚量”更大的A型車,載客量要比4號線的B型車大不少。如果短時間大量7號線乘客換乘4號線,會造成一定客流壓力。站臺工作人員介紹,經(jīng)過一段時間磨合,他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客流規(guī)律,將在換乘通道和4號線站臺處增派人手,加強客流引導。

  多站點可2分鐘無縫換乘

  與換乘較為費時的幾個站相比,7號線與3號線換乘的武漢商務區(qū)站,與2號線換乘的螃蟹岬、王家墩東站,與6號線換乘的園博園北站等幾個換乘站的換乘則比較便捷,基本能實現(xiàn)“2分鐘換乘”。

  13日下午4時43分,記者乘坐地鐵3號線在武漢商務區(qū)站下車后,根據(jù)指示牌乘手扶電梯下行直接到達7號線地鐵候車處。這時,往青龍山小鎮(zhèn)方向的列車正好到站,記者踏上列車時是4時45分,只用了2分鐘。

  當天下午 5時 02分,記者又乘地鐵7號線在王家墩東站下車,隨后乘直達電梯上行,從負3樓到負1樓后,根據(jù)地面換乘箭頭步行1分鐘,再乘手扶電梯下行到負2樓換乘2號線,雖然乘坐了兩次電梯,整個用時也只要3分鐘。

  在地鐵2號線的螃蟹岬站,記者從2號線的站臺出站后,拐彎便是7號線站廳,整個換乘過程同樣不超過3分鐘。

  而在園博園北站,7號線站臺的盡頭就是通往6號線的L形樓梯,步行換乘比較方便,只是提著重物走樓梯就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