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線大修 通訊員供圖1號線大修 通訊員供圖

  武漢地鐵1號線從2004年運營至今已經(jīng)有12年,是武漢“元老級”的地鐵線。對于地鐵來說,體檢是一件格外重要的事,不僅要日檢、月檢,還要隔一段時間上一次“手術臺”,進行一項比一項嚴格的定修、架修、大修手術。一號線共有47列車,這些武漢地鐵“元老車”是怎么進行檢修的,它們體檢的進度如何,昨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定修、架修、大修各有不同

  地鐵列車運營滿3年或運營里程達30萬公里時,需定修;運營滿6年或運營里程達60萬公里時需架修;滿12年達到120萬公里時,要進行大修。

  武漢地鐵車輛一部負責1號線、3號線車輛的檢修及運用,助理工程師聶佩琦介紹,一輛車的定修一般要進行20天,架修大約3個月,大修至少要花4個月。

  定修需要清理牽引電機也就是地鐵的車輪,要把車下的箱體打開,檢查制動系統(tǒng)、蓄電池、牽引系統(tǒng)、車內(nèi)空調(diào)系統(tǒng)、乘客信息系統(tǒng)、列車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

  架修就像“做手術”。“底盤”被拆下,車廂一節(jié)節(jié)分解開,車門被卸下,車體架在維修車間的軌道上。把能拆的東西拆下來之后,對超過使用年限或者有問題的零部件進行更換,而車鉤和轉(zhuǎn)向架還要送到廠家檢修。

  大修則是更為徹底的“手術”,座椅、墻板、車窗、前擋風玻璃都要被拆下來,大修后的列車需達到新造車的使用標準。

  武漢地鐵2015年完成首列電動客車的大修工作,當時是全國少數(shù)幾個具備車輛大修能力的地鐵公司。

工作人員對1號線進行架修 通訊員供圖工作人員對1號線進行架修 通訊員供圖

  第三期14列車完成定修

  由于1號線已經(jīng)“服役”12年, 2004年上線的第一期車有12列,2010年上線的第二期車有21列,2014年上線的第三期車有14列,已經(jīng)分別到了定修、架修、大修的時間點。目前1號線共有47列車,高峰時段會上線37列車,檢修人員要利用“空當期”分批把這些列車修檢完畢。

  負責一號線定修工作的工程師馬澤清介紹,他們自己發(fā)明了一些檢修設備。地鐵列車的車門由微動開關控制,微動開關的間隙如果有1-2毫米的誤差就會影響開關門,司機的儀表盤上就不會顯示車門正確的狀態(tài)。以前經(jīng)驗豐富的工作人員要靠手去觸摸微動開關,為了確保檢修質(zhì)量,車門小組自制了車門微動開關間隙測量器。

  1號線14列車的定修工作共花費了9個月,這個過程中他們解決了不少類似于制動系統(tǒng)空壓機問題等安全隱患,把所有車廂的空調(diào)濾網(wǎng)清洗了一遍,現(xiàn)在這些列車已經(jīng)分批重新上崗。

  記者張希為 通訊員黃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