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宋磊)將黃鶴樓、熱干面、長江水、老城墻裝進一個個與武漢相關的漢字里,近兩年,武漢工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徐鄭冰帶領12個學生完成“字繪武漢”計劃。這些由武漢元素符號組成的漢字已集結(jié)成書,《字繪武漢》昨日正式出版。
“最初根本沒想能出書,只是布置給學生的一個作業(yè)”,昨日,在視覺書屋舉行的《字繪武漢》首發(fā)分享會上,徐鄭冰講述創(chuàng)作故事。2014年11月,徐鄭冰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yè):觀察武漢變化,用漢字表現(xiàn)自己的城市。在他看來,表現(xiàn)武漢的美術作品很多,但他的這個作業(yè)與眾不同,很有挑戰(zhàn)。
隨著學生慢慢地完成作業(yè),徐鄭冰慢慢覺得,這是件值得做的大事,他想把“作業(yè)”升級成“作品”,便與12位學生組成一個團隊,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精心選詞,精細描繪武漢元素,讓文字能講故事。“不停地磨練、不停地修改,確定風格就花了一年多時間”。


經(jīng)過兩年多時間,創(chuàng)作團隊終于創(chuàng)作出384件作品,字體、風格整齊統(tǒng)一,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系列,繪出的字均為武漢熱詞,如黃鶴樓、江漢路、東湖、紅鋼城、歸元寺等知名景點和文化地標名稱,每個詞均由該詞相關的景物、典故圖案組成。
“中山公園”中可見大摩天輪、受降堂、張公亭、松月軒等景觀。“漢正街”將貨車、服裝、小商品、生意人入字?!褒埻鯊R”由水中巨龍、漢口源點、抗洪生死牌、晴川橋等組成,一字一景,喚起武漢人的城市記憶。
最令徐鄭冰滿意的作品是《起義門》,這三個字完整再現(xiàn)武昌首義打響第一槍的全過程,字中繪畫從起義升旗、炮轟湖廣總督府開始,描繪激戰(zhàn)、號角吹響、攻克城門等場面,看字如同聆聽歷史故事。“字繪武漢就是要這樣,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兩年“字繪武漢”,徐鄭冰和學生感悟最深的是:“讀”武漢,讓武漢人更愛武漢。因為創(chuàng)作《龍王廟》,徐鄭冰和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到,龍王廟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所在地是漢水入江口,明代成化之初,連年大水,漢水自郭茨口改道,于龍王廟河段與南岸嘴間形成唯一入江河口,即漢口。因此,龍王廟公園有一塊石碑——漢口源點?!拔錆h名勝都大有來頭,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城市財富”。
徐鄭冰說,武漢人大多對武漢景點不感興趣,很多武漢人從不登黃鶴樓、不進古琴臺,他將“字繪武漢”視作城市旅行指南,“我們想告訴武漢人,其實武漢很棒,值得在自己城市細細旅行”。
徐鄭冰透露,安卓版“字繪武漢”APP已上線,市民可下載該程序觀賞“字繪武漢”,聽漢味武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