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花園山上的萬嬰墓武昌花園山上的萬嬰墓

  武漢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老街區(qū)景點--曇華林,里面保留了很多的古建筑,漫步其中有一種歷史的穿越感,在它的介紹中有一處景點叫萬嬰墓,就在景區(qū)內(nèi)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山上(花園山),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小編游覽曇華林的時候,特別去憑吊過,這里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值得我們好好記住。

  說起萬嬰墓,就要從武昌花園山的育嬰堂說起,在中國的過去常有家庭生很多孩子,但因為家貧,或是因為女嬰,或是因為嬰兒得了病,就會遺棄這些嬰兒,一般政府就會設立育嬰所,專門收養(yǎng)這些被父母遺棄的嬰兒。后來西方教會到中國傳教,也會創(chuàng)建收養(yǎng)嬰兒的機構(gòu),教會創(chuàng)辦的收養(yǎng)嬰兒的地方一般就叫育嬰堂。當時曇華林這片地方是外國人集中、醫(yī)院和教堂集中的地方,1924年12月,天主教美籍主教艾原道在花園山開辦診所,在施診的過程中就收養(yǎng)了一些嬰兒,后來嬰兒越收越多,到1927年已有220多人,于是就在花園山13號創(chuàng)辦了天主教花園山育嬰堂,在1928年公開收嬰。

  這種以西方宗教博愛為名,收養(yǎng)中國貧苦人民嬰兒的地方,卻也充滿了罪惡,據(jù)記載,在舊中國時,花園山的這座育嬰堂平時大門緊閉,只在門右側(cè)墻上開一個小洞口,由一個老太婆守門專收嬰兒。如果有人送嬰兒過來,會開具一個收條,上寫:“收到嬰兒,以后不準領(lǐng)取,不準看望,生死存亡不準過問”等字樣,從此嬰兒與父母再無任何關(guān)系。嬰兒進堂后,先受洗成為教徒,取教名,然后送育嬰室。我們都知道舊中國的貧苦大眾太多,每個家庭生育又沒有節(jié)制,拋棄嬰兒的事情天天都在發(fā)生,花園山育嬰堂收養(yǎng)的嬰兒大大超過了承受能力,一般是一個屋子幾十個嬰兒,而照看他(她)們的只是一些十二三歲或盲或殘的孤女,喂的也就是米湯菜羹。夏天是蠅叮蚊咬、腥臭四溢,冬天是襁褓單薄、虱吸鼠啃。很多嬰兒送來就有疾病,嬰兒生病都是任其自生自滅,嬰兒不是病死,就是餓死、凍死。

萬嬰墓文保碑萬嬰墓文保碑

  據(jù)事后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28年建堂到1951年被政府接管,前后23年間該堂收養(yǎng)的嬰兒有數(shù)萬,存活率只有千分之二,即使有幸長大的嬰兒,在十一二歲就要開始承擔繁重的勞動,靈巧一點的孤兒就供神甫使喚,再大一點就以每人三五十枚銀元的價格賣掉。大量死去的嬰兒就直接裝入籮筐就近掩埋,解放后,人們僅從附近山上掩埋死嬰處,挖出的骨骸就足足裝滿5口大棺材。

  舊中國被父母送走的嬰兒固然有些是因為疾病,但千分之二的存活率無論如何是不正常的,這哪里是博愛,這是殺人的地獄。這些西方的傳教士們披著宗教仁愛的狼皮,干著撒旦才會干的事。1951年3月,當?shù)卣盏酱罅拷衣队龐胩脙?nèi)幕的控告書后,接管了育嬰堂,接收時,幸存嬰兒只有35名,幼女48名。幸存嬰兒骨瘦嶙峋,滿身瘡疥潰瘍,幼女都被折磨致殘或頭癩、眼瞎、癡呆,所有嬰幼兒無一健康。當時負責堂務的美籍主教郭時濟、副主教徐賚德,被判有刑徒刑后驅(qū)逐出境。

  1952年,武漢市各界人士在花園山上建立了花園山死難嬰兒紀念墓碑,并安葬了死難嬰兒尸骸。上刻的銘文是:“這里埋葬的是被帝國主義分子所虐殺的一堆中國嬰兒的骸骨。我們特建這個墓碑,讓犧牲的嬰兒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心里,讓我們中國人民永久不忘帝國主義者的血腥罪行?!边@就是曇華林景區(qū)的“萬嬰墓”,或叫“白骨塔”。小編真心希望這樣的事情不再重演,我們國家不再那樣積貧積弱,不再那樣愚昧無知,不要這樣的人間悲劇在中國大地上重演。(來源:名人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