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白色 圖/恩施州旅游委員會
“武落鐘離草木森,山是翠雕湖是盆。白虎堂追巴務相,向王廟祭土家魂”。恩施文化起源于廩君,從此有了鄂西民族的傳奇與神秘。這是一首腐朽的史詩,一記飄搖的年華,浮生如斯,阡陌世界,千山托起片片流云,純潔靜靜,流連忘返,不懈于情思,漸漸的腳步,
一座城,既是昨日的見證,也是今日的記錄,山高水遠,自有無窮魅力。
恩施,湖北西部,巴楚相交。一個士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苗、侗等二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世代聚居,春有“小仙本那”,夏為“世界涼都”,秋譽“南方喀納斯”,冬則堪比“中國版阿爾卑斯”;恩施被譽為中國最年輕的自治州,原始淳樸的自然仙鄉(xiāng),上古巴文化發(fā)源地,世界文化遺產(chǎn)旅游地。
山的盡頭,瞥見一世的繁華,那是永遠的,因為你會看到在千山綠水間,恩施,就臥在那平坦的大山之間。站在蜿蜒起伏的大山之巔,俯首盡覽這個美麗的城市,一條條街道被綠樹環(huán)抱,一座座大廈被翠草包圍,一條清江河映襯于千山綠水之間,一天的藍,一地的綠,一幅春江美景,增添了這座年輕美麗的城市的魅力。
西蘭卡普,沉睡在鄉(xiāng)野,他卻走出了國門,簡簡單單卻是一種遺產(chǎn),哭嫁歌,幽咽聲聲漫,卻是恩施人的一道風景;合渣,一道普通的食物,但是只有恩施才有。大山腳下,許許多多的特色與民族文化盡顯土家兒女的別樣繁華,那是情的濃,那是心的溫,種種特色,種種美食,絲絲情感,無不映襯了土家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激情與向往。十八彎的山路,每一條都通向秘境深處,水上棧道將人們帶進山水深處,深山里最高的鐵索橋覽盡四渡河周圍的崇山峻嶺……

大山腳下,許許多多的特色與民族文化盡顯土家兒女的別樣繁華。

神農(nóng)溪的纖夫是神農(nóng)溪上的另一道風景線,粗獷、原始、野趣、純樸、憨厚。

十月的恩施就像一幅幅從油畫中走出來的美景。山坡、樹林、河流和草地都被秋天一一拂過,沾染上深深淺淺的秋意,帶著另一番恬淡的美好。
恩施的沉靜和舒緩
恩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建始直立人”的發(fā)現(xiàn),證明這里很早就有人類生存。悠悠千古,漫無止境,加上土家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史前文學系于口耳,難以斷定。后來,作家文學興起,但因為人口的流動,以及單個觀察者在視野上的有限性,很難完整地呈現(xiàn)恩施文學的全貌,只能就自己所了解的勾勒一二。
歷史有關(guān)恩施民族文學的記載起始于明朝中期。童昶是官方史志記載的思施第一位作家,現(xiàn)存作品大多是對恩施山水風物的題詠。然而,恩施明朝文學的大成者卻當屬童昶之后的田九齡?,F(xiàn)存田九齡詩歌大多書寫戍邊的豪情和對親人的思念,吳國倫稱其詩“沖融大雅,聲調(diào)諧和”?!兑瞬尽份d:“容美司以詩名家,自子壽始?!弊蕴锞琵g肇始,此后田宗文、田玄、田奎、田珠濤、田霈霖、田既霖、田甘霖、田舜年諸家相繼迭起,嬗遞不衰。構(gòu)成了蔚然壯觀的家族作家群。
“興于明代的容美田氏土司是土家族,不僅注重農(nóng)桑,而且熱心研讀漢文,并善于詩詞”,自明萬歷至清康雍,歷時六代,詩禮傳家,著作豐贍,人人有集。他們不僅嫻熟掌握了漢文學特別是詩詞的形式審美規(guī)范和藝術(shù)表現(xiàn)技巧,而且深受楚辭影響,廣泛運用丁楚辭的技法與意象??滴跏四辏锼茨晔占易逯袣v代先賢作品,編成(田氏家言》,計八種十七卷,“一家私典策,半部小春秋”。
黃昏時候,群山環(huán)抱的城市似乎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如果你是一位過路的游客,可以沿著清江河的河灘一路無所事事地閑逛,可以和路邊擦身而過的人點頭打個招呼,或是蹲下身子跟一群頑皮的孩子們一起玩耍,那種從容自在的感覺,就仿佛你早已在這小城里生活了多年。

山的盡頭,瞥見一世的繁華,因為你會看到在千山綠水間,恩施,就臥在那平坦的大山之間。
湖北恩施就是這樣的座城市,它既有著混凝土的高樓,也有著古樸的吊腳樓;有著車水馬龍的喧囂,也有著河水緩動的安寧。有人會在燈紅酒綠處卡拉OK,也有人在寂靜的山頂高歌優(yōu)美的《龍船調(diào)》。而它更多的是有一種沉靜、一種緩慢、一種悠閑,就像一塊精神棲息之地。
因為地理的關(guān)系,藏在大山深處、交通不算十分便利的恩施,與外面的世界日益飛速發(fā)展的文明,一直保持著一定的隔離。好像是河流轉(zhuǎn)彎處的一個緩沖,讓該沉淀的一些東西沉淀了下來,腳步不那么匆忙,節(jié)奏不那么緊張。所以,這里的人們,他們的身影出沒于清江橋的風味小吃攤點,奔走在橋下那條有“小漢正街”之稱的商業(yè)二街以及人頭涌動的舞陽大街。同時,他們也只需要十來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脫離這小片的鋼筋叢林,見到大自然的青山綠樹。
城外不遠處,從一路種滿橘樹的山路走去,就可以到達五峰山;而從另一頭出發(fā),則是溶洞幽深的大龍?zhí)丁2挥酶鷷r代節(jié)奏同步,恩施人也就設有了那么大的壓力,也就有了更多的心情去和大自然接近。
恩施還有太多未被知曉之處,隨時等待著給有心探幽尋秘的一個驚喜。或許一條少人經(jīng)過的小路盡頭,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吊腳樓,或是一個已近絕跡的小四合院,要不然就是一片不知名的野花正燦爛地開著。一些有探險精神的人,喜歡沿著清江順流而下或溯源而上,找尋人跡罕至之地,興許那里就會有特別的一派風景?;蛘呔褪窃隈R路街巷中隨便轉(zhuǎn)轉(zhuǎn)也很好,這里有正宗的野菜和從河里剛打撈的鮮魚,況且還有被自然滋養(yǎng)而水色飽滿的女子時不時地從面前走過。坐在臨水的小酒館里約上三五好友飲酒談心,或者一個人坐著品茶,讓在工作中奔波已久的心,重新有小段時間可以安定。就算沒有事的時候,站在稍高一點的地方遠眺,那些遠處連綿的綠色,也可以洗滌自己的心靈。
恩施也有熱鬧的日子,逢年過節(jié)或者集會的日子,似乎全城的人都走出了家,街上一下子冒出了好多穿著各式民族服裝的人,舞龍燈的、耍獅子的、劃采蓮船的、打蓮響的、打腰鼓的……圍繞著整座城市來回。而仔細體味一下,就是這鑼鼓喧天的喜慶,也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意味。好像是因為城市四周廣袤的綠,吸收掉了那些人世間的喧囂。

女兒出嫁之前要哭緣,是土家族古老的婚俗習慣。因其哭嫁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故稱之為“哭嫁歌”。
在森林山谷中邂逅仙境
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進入恩施這座山城的時候,看著那些巨大的山石,郁郁的樹林,碧綠的河水,人很自然地就放輕松了。這里不是文人筆下殘存的部落,雖然他依然保持著淳樸的民風,這里也不是不通外界的桃源,雖然他有著桃源一般的安寧。他不過是個群山環(huán)抱的小城,當在此過路或是停歇時,她可以幫助人們洗掉一些生活的疲憊,讓人的眼睛和心靈得到短暫的歇息。
這里擁有無數(shù)秘境里的美景,卻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遠離了蜂擁而至的游客,低調(diào)沉靜的美著,等待著旅人用腳步去丈量。即便是聞名于世的恩施大峽谷也少有商業(yè)氣息,其他的美景更是原始沒有開放過度,山、水,石,樹,每一個都自成一派,像是靜心雕琢,又渾然天成。其中恩施大峽谷是可以媲美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地方,峽谷中的百里絕壁、千丈瀑布、原始森林、傲嘯獨峰、山頂云海,以及喀斯特地貌讓人無不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峽谷中有人工挖造搭建的“絕壁棧道”,穿行其中,腳下是遠古村寨的淳樸風光,田野,河流,峽谷盡在眼中,驚心動魄又美不勝收。同時還有地球最美麗的傷痕——云龍地縫,而中國最長旅游觀光電梯更將七星寨絕美景致送于世人眼中。登頂遠眺,峽谷縱橫,江山無限。

擺手舞活動是土家族緬懷祖先、追憶民旗遷徙的艱辛、再現(xiàn)田園生活的恬靜的大型舞蹈史詩,其服裝和道具也蘊合著本民族的文化元素。
把土家故事唱進歌里
作為湖北省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這里純樸的民風和少數(shù)民族風情自然也是不能錯過。臧于深山的土家城堡,需要1500多級臺階才能到達的原始村落,還有傳統(tǒng)的土家女兒會,做一回土家族的新娘or新郎,體驗原汁原味的土家族傳統(tǒng)婚俗;或是恩怨共飲一杯酒,感受“摔碗酒”的霸氣豪爽;再或者跟隨土家兒女的節(jié)拍,來場狂熱的擺手舞或草裙舞, 共赴一場狂熱的民俗趴,盡享土家風情。
這個獨具特色的,飽蘸土家風味特色的城中城;吊腳樓閃爍的燈光,映襯著長街的串串紅燈籠。長街四處飄蕩著濃郁的土家風味,兩旁的土家族建筑各具特點,把一個民族文化底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夜晚的女兒城里星羅與燈火輝映,靜謐和夜色互證,當你靜下心來,慢慢信步在這靜謐的城中城,細細品昧著土家文化的底蘊,那神秘的傳說、動情的故事,足以讓你心神飛揚,對愛情的含義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土司,記憶中老師在中學歷史課堂上提到過,我知道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部族酋領,其余不詳。而恩施土司城則是一座仿古莊園,把歷史滄桑和歲月洗禮融入了建筑的一磚一木,以至于我在告別土司城,穿越大山離開恩施之后,都以為它是在原有古跡的基礎上修復的。
土司城最宏大的建筑是土司王府,它名字很直接——“九進堂”。顧名思義,王府縱深有九個層次,依據(jù)山勢,逐進抬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極數(shù),表示最多最大,所以九進的格局象征著土司王至尊至貴的身份,舉目望去,亭臺樓角,層檐飛爪,錯落有致。九進堂外,校場邊,一條石階直通山頂,民族風的木屋相依兩側(cè)。石階分為幾段,每段各有主題,我跨進門廊,邁上石階。左側(cè)立一大石,上刻“登高”二字,下書:“直上青云梯設一十六步,步步高升,六六大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痹⒁庵松碾A梯,每上一步都是有不一樣的精彩。
走完“登高”,進入“人勝”和“品茗”:巴風土韻梯設一十二步,步步入勝,月月通神,縱橫巴楚三千里,叱咤武陵十萬峰。遐思王城梯設八步,步步為營,八八推蕩,運造縱橫,統(tǒng)八卦,調(diào)八風,理八政,以終天地之功。既然是“品茗”,行走在這八步之上,是不是真該來點茗茶滋潤才是最好呢?果然,旁邊一家“恩施玉露體驗店的土家小妹正在招呼我們。
茶藝小妺一邊懸壺高沖,一邊給我介紹:“綠茶有幾種殺青方法,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而恩施玉露始終采用在現(xiàn)在看起來十分古老且為數(shù)不多的蒸青工藝——用熱氣煮蒸的方式將鮮茶中所含的各種香與味的成分保留下來,以供享受。”話畢,鮮茶沏好,小妹向我演示如何彈動舌頭,充分感受口中香茗的滋味。的確,置身上司城,在古色古香的木屋中喝茶,用當年日本茶藝師清水康夫博士所題的“恩施玉露,溫古知新”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喝過茶,整個人清新了許多。一條小徑帶路,我們來到山脊城墻。居高臨下,城墻如同長城一般蜿蜒盤旋,把一座座烽火臺、鐘樓,鼓樓串聯(lián)起來。我攀上鐘樓,拉動鐘錘,“當——當——當——”黃鐘大呂,沉穩(wěn)悠揚。我愿洪鐘攜福,如佛家所云:鐘聲響,煩惱輕,智慧長。

土家撒爾嗬,漢族稱“跳喪”,又叫“打喪敲”,是土家旗民間悼念死者的一種隆重的送葬儀式。

咂酒就是用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麥等釀成的甜酒,裝在壇子中儲藏一年或數(shù)年,然后用涼水或熱水沖泡,以竹吮吸,用以在宴會上招待佳賓,或在勞動中驅(qū)散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