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什么才是武網最獨特的魅力?中部網球之都走出自己的路

  澎湃新聞記者 朱軼 發(fā)自武漢

薩巴倫卡衛(wèi)冕成功,成為武網史上首位衛(wèi)冕冠軍。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薩巴倫卡衛(wèi)冕成功,成為武網史上首位衛(wèi)冕冠軍。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9月28日晚,薩巴倫卡衛(wèi)冕成功,成為武網史上首位衛(wèi)冕冠軍;而搭檔庫德梅托娃的段瑩瑩也成為賽事首個奪冠的中國大陸選手(女雙冠軍),2019年的武網也終于落下大幕。

  冉冉升起的新星再度衛(wèi)冕,中國球員的全新突破,這樣的橋段成為武漢網球公開賽最好的注腳——在武網進入第六個年頭后,這項賽事已逐漸成為中部網球的龍頭,也堪稱國內網球賽事的又一標桿。

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武漢光谷國際網球中心。

  城市底蘊和現代化成獨特魅力

  這個賽季是中國網球里程碑的一年,一共有10項WTA賽事落地中國,也讓中國對WTA各級別賽事完成全覆蓋。

  對于不少中國網球賽事來說,賽事的特色標簽往往淹沒在標配的現代化場館中。

  “美網結束后,有很多WTA的比賽在中國各個城市舉辦。但對我而言,武漢是獨一無二的?!蔽渚W全球推廣大使李娜從不避諱夸贊家鄉(xiāng)的賽事。

  “作為世界頂級賽事,必須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崩钅鹊南敕ㄅc武網不謀而合。

  “賽事放在武漢只有15年,如何有自己的IP和品牌才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走出一條自己路。”賽事承辦方武漢體育發(fā)展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武網聯合賽事總監(jiān)李秋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武漢的城市文化以及背后荊楚文化的千年底蘊就是這項頂級賽事最獨特的魅力。

  今年的武網開幕式上,國家級非遺項目漢陽高龍表演、漢劇新編、古藝新秀驚艷了全世界前來參賽的球員。

  楚漢風格的建筑、包括曾侯乙編鐘在內的眾多千年文物讓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的普利斯科娃驚嘆不已。編鐘與琴瑟也隨著她的社交網絡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現代化城市濃濃的歷史感。

  大威甚至還在個人社交網站上向全世界球迷科普介紹武漢的地理位置,而李娜也帶著她夜游長江,登上民國風的“江城9號”游輪,欣賞長江兩岸的高科技燈光秀,大威還饒有興致地學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大鼓。

  古老的編鐘、黃鶴樓、吉慶街地道的熱干面、東湖……過去六年來,荊楚文化、武漢特色都是武網通過鏡頭和社交網絡傳遞給世界的最大亮點。

  而亞洲最大的球場、高科技的Foxtenn電子視頻回放系統(tǒng)和電動裁判椅都讓每一個前來參賽的外國球員嘖嘖驚嘆。

  古老而不乏現代化的武漢以其強烈的地域文化符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球員。衛(wèi)冕冠軍薩巴倫卡多次強調,武網和武漢是每個賽季都不可錯過的旅程。大滿貫冠軍科維托娃更是6年全勤參賽,斯維托麗娜更是在這里迷上了武漢小吃和足療。

  “體育是最好的傳播工具。武網向全世界展現了,武漢是極具創(chuàng)造力和國際化的城市?!痹谖渚W外籍賽事總監(jiān)布蘭達·佩里看來,武網已成為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大都市最好的展示窗口。

  決賽日的現場觀眾。  決賽日的現場觀眾。

  中部網球之都走出自己的路

  在中國的網球版圖上,武網也是中部地區(qū)最頂級的賽事,而它也是武漢承辦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大賽。

  在武漢市政府發(fā)布的《武漢市國際化水平提升計劃(2018—2020年)》中,武網也被寫進報告,成為增強體育交流和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中的一環(huán)。

  涌現出李娜、李婷、潘兵等眾多網球名宿的底蘊,加上不俗的城市網球氛圍,以及六年來不斷成熟的管理團隊,讓李秋萍和她的同事以武網為根基打造中部網球之都。

  而位于光谷這個高新發(fā)展區(qū)的武網也秉承了創(chuàng)新的理念,為了輻射湖北乃至中國網球,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今年全力打造的武網體育文化節(jié)就是將體育和城市文化結合起來,除了各種表演,讓更多人參與到網球等各種體育運動中來。李秋萍將其視作“網球嘉年華2.0版”,“讓大家有比賽看,有得玩,讓武網成為網球文化傳承的平臺。”

  這不簡單地說說而已,武網組委會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們策劃了蒂姆與弗格尼尼的表演賽,讓其成為決賽前最好的佐餐,這個創(chuàng)意甚至得到了ATP和WTA的夸贊。

  李秋萍說,她們的初衷很簡單,傳播網球文化,然后傳遞愛,“因為兩位球員的另一半都打球,而我們的觀賽者大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這就相當于我們呈現的大禮包?!?/p>

  當然,隨著擁有8片場地的明珠球場啟用,武網球迷俱樂部We Club的球迷也可以有機會親自踏上武網的賽場一較高下。球迷不但有球看,還有球打,這樣的體育文化節(jié)讓更多人與網球擦出了火花。除此之外,李娜的公開課、武網五年攝影展都吸引了眾多球迷的到來。

  即便,6歲的武網還很年輕,但外籍賽事總監(jiān)布蘭達認為它有光明的未來,“在我的家鄉(xiāng)新西蘭,沒有這樣大滿貫級別的場館,盡管現在中國成熟的球迷還不夠多,但未來毫無疑問,這里將是中國網球的重鎮(zhèn)。”

志愿者和觀眾井然有序。志愿者和觀眾井然有序。

  和中國網球一起成長

  就像布蘭達說的那樣,武網已開始腳踏實地地為中國網球發(fā)展鋪路。

  作為中部大都市,武漢也有著僅次于北京上海的科教資源。武網利用本地高校眾多的優(yōu)勢,舉辦大學生網球聯賽。

  此外,每一年,武網都會到60多所中小學進行宣講推廣網球。其中42所網球特色中小學都和武網合作開展“網球進校園”,這些都旨在培養(yǎng)未來的網球群體,甚至未來的李娜。

  今年開啟的WTA未來之星比賽也在武網期間舉行,賽事方和WTA都對此寄予厚望,希望從每年“12顆種子”的星星之火中,挖掘出未來的武網明星。

  在賽事的另一個層面,中國球員正在和武網攜手成長,互相推動。

  “武網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支持中國球員的發(fā)展,為她們構建更國際化、職業(yè)化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讓世界網壇見證中國網球的發(fā)展成果?!比缃襁@種球員和賽事相互促進的關系愈發(fā)顯著。

  盡管今年成績最好的本土選手王薔也只是闖入16強,但武網今年有多達6人闖入單打正賽,而段瑩瑩更是攜手庫德梅托娃拿下女雙冠軍。

  要知道武網最初的兩年里,沒有中國球員可以闖入正賽,直到2016年張帥才打破了這一尷尬。

  “激勵越來越多的中國選手站上武網的賽場,這個賽事才會有更多的意義?!崩钋锲颊f,這恰恰也是武網的責任和動力。

  這樣的努力也見諸于平日,要想真正提升網球人口的基數,武網深知遠遠不是辦好比賽就可以的。

  從2014年起,賽事就運營城市俱樂部業(yè)余聯賽,今年這項業(yè)余聯賽更是擴大到全國12個賽區(qū),數百支隊伍參賽,成為全國水平頂尖的業(yè)余賽事,6年來累計參賽人數近2萬人。

  盡管挑戰(zhàn)和困難不少,李秋萍卻保持足夠的樂觀——“過去五年是武網的快速成長期,而如今,它開始進入青春期。它會更有活力更有朝氣,哪怕有成長的煩惱,但距離成熟越來越近了?!?/p>

  責任編輯:鄧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