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下,不少人成了玩手機的低頭族,讀屏時間遠遠多于讀書時間。昔日書香濃郁的象牙塔也難逃時代洪流,引起社會各界對大學生閱讀狀況的憂慮與關注。但最近,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發(fā)布了一份該校2016年度大學生閱讀報告,其中,有20人的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3班,人均年閱讀量過百本,被稱為“最牛讀書班”。
“讀霸”一年借閱543冊
一年借閱數(shù)百冊圖書,是種什么樣的體驗?“最牛讀書班”學生朱潔儀,以543冊的年借閱量被同學們稱為“讀書達人”。
朱潔儀來自廣東清遠,偏愛文史哲和政治學書籍。“我特別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以文化類書籍借閱最多,尤其是許紀霖、李澤厚等學者的著作,館藏圖書大部分都看了。”她說。
朱潔儀坦言,自己并不是每一本都細讀,借書多數(shù)是粗讀,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讀,還有一些書是重復借閱的?!叭绻龅教貏e好的書,我會看得很慢,一天只讀幾頁,摘抄很多內容?!敝鞚崈x說,讀書時還會寫讀書筆記,目前讀書筆記已有幾大本了。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武漢一些高校不乏朱潔儀這樣的“讀霸”,如武漢大學“借閱之星”王悅年借閱量達653冊、華中農業(yè)大學的王彬儼197冊、武昌理工學院“讀書之星”李萍萍102冊,但總體來看,愛讀書的學生占比不是很大。
記者梳理相關閱讀報告發(fā)現(xiàn),近年來湖北不少高校生均借閱量一直不到兩位數(shù),且呈現(xiàn)下降趨勢。武漢大學2015年生均借閱7.6冊,華中師大2015年生均借閱7.5冊、2016年生均借閱7.1冊,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生均借閱約為5.5冊。
誰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熱情
現(xiàn)如今,電子閱讀越來越便捷,功能越來越強大,“最牛讀書班”為何仍然熱衷紙質閱讀?在朱潔儀看來,閱讀紙質書籍能夠讓心神更寧靜?!霸谑謾C、pad上的閱讀是一種淺閱讀,很多碎片化的信息雜亂無效甚至有害,會影響思維的深度,也會讓人形成被動接受的惰性。紙質閱讀會讓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思考認識更全面、深入、系統(tǒng)化?!?/p>
在一個人人手不離機、眼不離屏的年代,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和督促,年輕人是很難坐下來讀書的?!白钆Wx書班”班主任邵彥濤在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上功不可沒。大一剛進校時,邵彥濤就要求班上學生每周讀3本文史哲類書籍,并且要求做讀書筆記。
“大學期間思維能力和知識體系的建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深度閱讀?!睘橐龑О嗬飳W生多讀書,邵彥濤曾給他們算過一筆賬:一周讀3本書,一個月能讀12本,4年下來就是500多本書?!懊孔x完一本書,就相當于在自己的知識之樹上多掛了一個蘋果,那么等大學畢業(yè),你就真是碩果累累了!”此外,邵彥濤還認真批閱學生的讀書筆記,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推薦書籍。
去年一名學生在讀完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后,反過來推薦給他?!拔易x完之后,感覺的確寫得不錯。師生互相推薦好書、共享思想盛宴,這無疑是一種教學相長?!鄙蹚f。
營造氛圍,培養(yǎng)閱讀習慣
“最牛讀書班”學生高學超談到,3班同學不僅經常在宿舍里交流讀過的書籍,還在班級微信群、QQ群里分享讀書心得,有一種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班上國際政治專業(yè)的孫中一喜歡閱讀馬列原著,他說,這些經典著作思想深刻,論證嚴密,令人嘆服。
一些“95后”大學生內心迷茫,很大程度上源于大量課外時間沒有利用好。“他們耽于娛樂,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難靜下心來讀書。”邵彥濤說,移動互聯(lián)網帶來的碎片化閱讀趨勢,使一些大學生養(yǎng)成了不獨立思考、不深度研究的習慣,不利于大學生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
天津大學圖書館館長張琪昌建言,高校應將“經典閱讀”納入學生培養(yǎng)方案,引導大學生正確選擇閱讀內容、增加閱讀深度。他建議,高校設立每周一天的讀書日,每周分享一本經典書籍。(半月談記者 俞儉 梁建強 實習記者王小占參與采寫)
推薦閱讀:學生生病老師背去醫(yī)院 7位花甲同學50年后謝師恩
多區(qū)爭搶大學生留下來 籌建人才公寓打造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