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2016年開始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清華、武大等多所大學已列出時間表
□本報記者 柯美杰
中國的大學正在努力走向“世界一流”,誰會是首批“闖關者”?
國務院11月5日發(fā)布《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將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2016年開始新一輪建設,每五年一個周期。
新一輪構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藍圖已出,高等教育強國夢有望成為現(xiàn)實,什么是“世界一流”?中國大學距離“世界一流”還有多遠?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帶著這些疑問,長江商報記者連日來采訪了多位專家學者。
中國科學評價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教授邱均平向長江商報記者坦言,從其多年的研究經驗與中國大學現(xiàn)狀來看,中國大學距離“世界一流”還有30年左右,但北大、清華、武大、華科等10所高校可能率先進入世界一流。
多所大學已列出時間表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就推出“211工程”“985工程”,以此加快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國的許多大學也曾列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時間表。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清華大學早在1985年就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到了2011年,明確提出力爭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標。武漢大學也提出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不僅僅是這兩所高校,近年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等知名高校,都曾提出力爭2020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口號。
此次國務院的《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shù)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構建“世界一流”的藍圖已繪出,那么世界一流大學有何標準?
“國外實際上是沒有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鼻窬较蜷L江商報記者坦言,他從1986年開始一直從事世界一流大學評價研究,認為世界一流大學至少應該有5個標準,首先是一流的師資隊伍,包括院士、資深教授及博士生導師等;其次是一流的學科,學科建設是學校重中之重;第三是一流的科研成果,因為科研成果直接反映一個高校的研究實力與服務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能力;第四是一流的畢業(yè)生,包括畢業(yè)生的質量,培養(yǎng)的杰出校友等;第五是一流的管理,包括一流的校長。
“從操作層面來說,如果世界一流的學者以及生源愿意選擇這所學校進行教學或學習,那么這所學校便是一流大學?!敝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他認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標準,在底線上有相同點,頂端則沒有相同點,所以并沒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在他看來,從“底線”上說,世界一流大學都有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擁有學校內部的治理意識,以及專業(yè)的管理制度等,但“頂端”沒有相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