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女大學生網(wǎng)絡借款買化妝品 從三千元“滾”到12萬
來自湖北應城的廖先生,最近遇到一個麻煩事!他女兒為了買衣服和化妝品,找通過一家網(wǎng)絡平臺找一名男子借了3千塊錢,后來,為了還這筆款,拆東墻補西墻,陸續(xù)借了100多筆款,目前,已經(jīng)欠下了12萬。這原本3千的債,怎么就滾雪球一樣滾到12萬了呢?
廖先生的女兒,今年19歲,是武漢一所高校的大二學生,今年9月份,為了買一些化妝品和衣服,她通過社交軟件找到一名做個人借貸的張姓男子,男子告訴她,錢可以借,但必須通過一個“無憂借條”APP來打一個電子借條。
錢到手以后,小廖如愿以償買到心儀的東西。不過,小廖每個月只有800塊錢的生活費,一周以后,到了還錢時間,小廖沒法拿出這筆錢,又不敢跟家人說,于是,她提出延期,代價是每延期一周,除了本金3000以外,還要出利息600元,這樣,延期了三周,本金加利息達到了4800元。通過網(wǎng)絡找不相識的人借,借了來還朋友,還了朋友以后,欠下的錢,小廖只能再通過網(wǎng)絡找其他不認識的人借錢來還,如此一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從9月份借第一筆到11月底,小廖一共借了100多筆借款,最大的3000,最小的只有800塊錢,后來借的多以后,小廖連自己借了多少錢都不清楚。小廖的父親廖先生說,小廖是留守兒童,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平時跟廖先生溝通就不多,出了這樣的事情,更是從來沒有跟他溝通過,直到12月5日,小廖很晚提出要從武漢回應城的家,廖先生才感覺到不對勁。隨后,廖先生和他家的親戚開始陸續(xù)接到各種催債電話,甚至連小廖就讀學校的輔導員也接到了電話,意識到問題嚴重的廖先生,不敢讓女兒在學校待著,把女兒接回了家,女兒這才告訴了通過多家網(wǎng)絡平臺找陌生人借款的實情。
通過與女兒溝通,細心的廖先生發(fā)現(xiàn),女兒賬面上借了12萬,但實際到賬的金額只有8萬多,中間差的4萬元到哪里去了呢?以小廖的第一筆借款來算,她借了3000元,每六天利息是600元,一天利息就是100元,超出銀行的同期貸款利率許多倍。而除此之外,小廖的每一筆借款,到賬都會打折扣。以小廖11月27日通過米房社交軟件借了3000元為例,實際到賬只有2100元,相當于打了七折,記者聯(lián)系上了借款人。

在電話中借款人告訴記者:“借還3000到賬2100元,公司有管理費。我看人,如果人資質(zhì)好,我錢借給你,我放心,我可以只要五十,她讓我覺得不放心,所以我收她900,你到時候還我3500就好了?!?/p>
如此一來,借了3000元,到賬扣了900元,后來還了900元以后,現(xiàn)在需要還款的金額居然還超過了3000元。另外一位借款人告訴記者,小廖的家人以及學校的輔導員之所以收到催款電話,是因為小廖借款逾期太久,他們有專門的催款人員來負責催款。
最近,廖先生開始著手還錢,也陸續(xù)換了幾筆錢,不過讓他感到氣憤的事,有的借款人收到錢以后,仍然沒有消除小廖借款記錄。
對此,律師表示,2015年,最高法對民間借貸出臺過一個具體規(guī)定,超出國家規(guī)定的利息,廖先生可以不用償還。
湖北熾升律師事務所律師呂渤告訴記者:“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p>
目前,廖先生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律師,對具體的賬目進行核對,下一步將聯(lián)系借款人對合理的借款以及產(chǎn)生的利息進行償還。
來源:湖北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