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拖延” 荒置5年才動工

  武漢土地市場從來就不缺少創(chuàng)紀錄的高地價項目。大約從2005年開始,武漢土拍在往后10年間越演越烈。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記,截至2015年8月,武漢已先后誕生28個刷新成交紀錄的地塊。不過,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其中有些項目患有嚴重的“拖延癥”。

  2011年1月,武漢西北湖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4.6億元拿下常青路與后襄河北路交會處地塊,樓面地價高達8778元/平方米。然而直到去年8月,本報記者走訪該地塊發(fā)現(xiàn)仍是荒草叢生。

  11月26日,本報記者再次探訪該地時意外發(fā)現(xiàn),曬地多年的地塊有了較大變化,3個獨立的建筑體都在施工建設中,其中一棟甚至已建起十多米高。在附近做了多年小本生意的吳先生告訴記者,“拆遷之后,這塊地一荒就是好幾年。前幾個月,荒地開始動工,建筑也慢慢拔地而起。”隨后,記者從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guī)劃局獲悉,2015年9月21日,該局對武漢西北湖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王家墩廣場項目規(guī)劃方案進行了批前公示,內容包括總平面方案、效果圖及日照分析圖。公示時間為2015年9月21日-2015年10月1日。記者從公示附件了解到,該地塊主要有A、B、C三棟建筑,A棟規(guī)劃為綜合樓,B棟為住宅樓,C棟為商業(yè)樓,地塊總建筑面積64845.33平方米,其中商業(yè)10510.93平方米,住宅41276.04平方米。目前,在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還查不到相關預售許可證。

  武漢市場內,另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拖延癥”重癥患者則是恒隆廣場。

  2013年初,恒?。ㄎ錆h)有限公司(下稱“恒隆”)競得位于硚口區(qū)東至民意四路、南至順道街、西至漢口中心嘉園小區(qū)、北至京漢大道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塊總價33億元,樓面地價高達7200元/平方米。

  同年9月,恒隆宣布項目開工,不過,直至去年9月,恒隆廣場才正式動工開建,曬地一年有余。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對此回應稱:“恒隆的建設速度慢,是因為恒隆想把房子建成藝術品。”

  11月27日,長江商報記者走訪恒隆廣場發(fā)現(xiàn),該地塊緊靠武廣商圈,與武商廣場、世貿廣場和武漢國際廣場比肩而立,一位品牌房企的銷售高管對記者說,“可以預見到,未來恒隆廣場入市,將與武廣商圈內多家商場貼面肉搏?!?/p>

  在交通方面,恒隆廣場附近就是京漢大道武商路公交站,與輕軌1號線利濟北路站相距不到10米,距離地鐵2號線中山公園站也不過百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昨日,記者在項目一旁的過街天橋上俯瞰到整個恒隆廣場的施工進展:工地內吊塔林立,多個挖土機同時作業(yè),鋼圈、鋼條等建筑用材有序堆積,工人們各司其職,整個項目正在進行地基建設,工地圍墻上貼著恒隆的宣傳標語“只選好的,只做對的”。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恒隆一向遵循慢工出細活的法則。上海兩個恒隆廣場,從拿地到開業(yè),分別建了13年和14年?!案圪Y地產企業(yè)總是愛拖延。拿地后七八年能開發(fā)入市已經算是快的,開發(fā)周期通常都在十年以上?!币晃簧虡I(yè)地產業(yè)內人士透露。

  偏愛濱江 多是樓市“銷冠”

  高價地塊偏愛濱江資源。武漢三鎮(zhèn)三足鼎立局勢下,武昌、漢口、漢陽的濱江商務區(qū)誕生多個刷新成交紀錄的項目。而曾經的高價地塊,后來大多以“銷冠”的形式再次與世人見面。

  2005年,香港世茂集團旗下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以31.5億元力挫和記黃埔、綠城和仁恒,以樓面地價1967元/平方米,奪得鸚鵡洲濱江地塊,打造180萬平方米城市綜合體項目“世茂錦繡長江”。據(jù)報道,31.5億的成交價還創(chuàng)造了當時國內土拍金額的最高紀錄,更成為武漢首個“地王”。10年過去,世茂錦繡長江已開發(fā)至第五期,2015年首月,世茂錦繡長江五期以4億的銷售額迎來開門紅。

  2005年4月,瑞安以約33.9億元拿下漢口永清片舊改地塊,樓面地價約為2339元/平米,轟動一時。作為武漢內環(huán)江邊最大的綜合性項目,武漢天地雄踞長江二橋北岸,扼守橋頭堡。十年來,武漢天地先后推出了武漢天地御江苑一二三期、武漢天地B9、武漢天地B11、武漢天地B13以及武漢天地云廷等高端豪宅,幾乎成為武漢豪宅的代名詞。

  2009年9月,萬達以約19.65億元價格購得武昌積玉橋地塊,樓面地價約為3931元/平方米。積玉橋萬達廣場總規(guī)劃面積約6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0億元。2012年,180米的5A甲級超高層濱江寫字樓建成,同時還有24萬方全江景大戶豪宅萬達公館和六星級萬達威斯汀酒店。

  2013年9月,復地力壓越秀、佳兆業(yè),以約16.34億的成交價拿下漢陽四新濱江地塊,溢價率約為41.5%,樓面地價攀至5305元/平方米,創(chuàng)下漢陽濱江片區(qū)單價紀錄,打造復地海上海項目。2015年8月,復地海上海開盤即成當月銷冠。

  ◎專家

  為等房價達到高位入市

  11月28日,湖北中原研究中心經理楊麗宇楊麗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武漢土地成交的高峰時期發(fā)生在2007年、2009-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其中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成交樓面地價都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的上漲。

  她稱,“2007年正處于商品房發(fā)展初期,樓市整體進入高速發(fā)展期,土地成交量也隨之攀升。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房地產市場火速降溫,土地市場成交亦冷卻。2009-2010年,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使新房成交迅速回暖,帶動開發(fā)企業(yè)拿地熱情復燃。2012年武漢進入城中村改造高峰期,二環(huán)內城中村地塊集中入市,吸引開發(fā)企業(yè)出手拿地,2015年土地市場進一步火爆?!?/p>

  就今年而言,土地市場逐漸呈現(xiàn)火爆之勢,品牌房企紛紛逐鹿大武漢。武漢1-10月住宅市場成交量價齊升,僅前10 月成交套數(shù)就與2014年全年的成交量持平,巨大的市場容量及發(fā)展?jié)摿?,吸引了開發(fā)企業(yè)蜂擁而至。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從首個高價地塊誕生開始,十年來各個高價地塊項目出生相同卻命途迥異。大部分開發(fā)企業(yè)因為資金成本原因,不愿囤地,而是實行“滾動開發(fā)”模式,希望能夠盡快回籠資金。

  而少數(shù)項目多年遲遲不肯動工的原因是什么?湖北房地產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總監(jiān)李國政認為,主要有政府和企業(yè)兩方面的原因,政府方面涉及到拆遷、規(guī)劃調整等,需要時間完成過渡;而企業(yè)方面,有的是因為拿地時樓面地價過高,如果按照正常進度上市,房價也將隨之提升,可能陷入“降價即虧本、保價則滯銷”的兩難境地,需要等房價總體達到高位后方可入市,另外,也有可能是股東糾紛等其他原因。

  那么,高價地塊項目突破的方向有哪些呢?“平價高周轉、降低資金成本、提高銷售均價和匹配區(qū)域價值提升。”楊麗宇提到,在競爭紅海區(qū)域,實現(xiàn)高溢價率的可能性極低,提高周轉速度才是更明智的選擇,同時,需要考慮在成本與售價適配的前提下,打造項目亮點,實現(xiàn)競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