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恩施大山深處的貧困村 每到冬季面臨山泉枯竭飲水難

  扶貧干部帶村民飛崖探洞找水源

圖為:吊車的吊籃從巖頂下降100多米,載著工人到達絕壁上的溶洞洞口圖為:吊車的吊籃從巖頂下降100多米,載著工人到達絕壁上的溶洞洞口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俊華王永勝通訊員黃曉

  恩施州恩施市屯堡鄉(xiāng)田鳳坪村,位于著名的朝東巖風景區(qū),一側(cè)是高達500多米的朝東巖絕壁,與利川市團堡鎮(zhèn)接壤。每年冬季,這個海拔1000多米的村莊,都會面臨缺水困難,近800名村民要靠四處借水維持。

  2017年10月,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第三批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田鳳坪村。工作隊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該村缺水難題,為此,扶貧干部們帶領(lǐng)村民四處找水,終于從絕壁之上的溶洞中引出源源不斷的清水。

  前兩批扶貧隊心愿未了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位于武漢。從2015年起,該所對口扶貧田鳳坪村,每年派扶貧工作隊進駐。

  2017年10月,中油所第三批精準扶貧工作隊來到田鳳坪村,隊員包括任小平、何平、陳海文三人。

  昨日,隊長任小平向楚天都市報記者介紹,田鳳坪村下轄9個小組,村民3000余人,其中貧困人口1000多人。三年多來,中油所扶貧工作隊結(jié)合該所優(yōu)勢和田鳳坪村的實際情況,幫助村民種植油菜、油茶等作物,開發(fā)油菜的花用、菜用、油用價值,打造出武陵山區(qū)油菜花海,拉動了當?shù)剜l(xiāng)村旅游業(yè)。此外,中油所每年還會對口幫扶田鳳坪村30萬元,并幫忙引進農(nóng)業(yè)訂單,還在單位內(nèi)部發(fā)起對口捐款捐物。在工作隊的努力下,田鳳坪村每畝油菜增收300多元,村民收入平均提高10%。

  盡管扶貧成績不俗,但前兩批工作隊卻有一樁未了的心愿。任小平說:“每年冬季,田鳳坪村都缺水嚴重。特別是朝東巖絕壁下的四個小組,一到冬季幾乎完全斷水?!惫ぷ麝牫宰≡诖謇?,也飽嘗缺水之苦。扶貧干部們曾多方尋找水源,可惜一直未果。

  任小平帶著第三批工作隊進駐田鳳坪村后,找水成為他們的重點工作之一。如今,又一個冬天越來越近,他們感到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絕壁巖洞帶來一線希望

  田鳳坪村的冬季水荒,與地理條件相關(guān)。該村位于大山深處的朝東巖風景區(qū),海拔1000多米,水源主要是山泉。冬季山泉枯竭,村民用水自然困難。

  今年3月,工作隊來到朝東巖頂想辦法。任小平無意中聽到當?shù)氐囊粋€傳說,朝東巖上有個天寶洞,洞里有一汪清泉。他頓時來了精神,仔細向村民打聽。原來,天寶洞是高達500多米的朝東巖絕壁中間的一個巖洞,距巖底300多米,距巖頂100多米,可能只有鳥兒才能飛到那里。

  但任小平和隊員們不想放棄這一線希望。他們觀察地勢,認為只有從巖頂才可能抵達洞口。為此,任小平帶著田鳳坪村的村干部,來到巖頂?shù)睦ㄊ袌F堡鎮(zhèn)棠秋灣村,協(xié)商進入天寶洞的辦法。

  棠秋灣村村民十分理解田鳳坪村的缺水困難,愿意幫助他們進洞找水。但是,任小平和隊員們繞著巖頂和巖底轉(zhuǎn)了幾大圈,還是下不了決心——地勢太險峻了,而且洞內(nèi)情況不明,萬一發(fā)生危險,后果難以預料。找水固然重要,但人身安全誰也不敢輕忽。

  探洞先鋒找到可靠水源

  今年7月,國家要求加強精準扶貧工作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田鳳坪村規(guī)劃了四個蓄水窖。

  任小平同隊員們商量:“找水的事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如果引不來水,蓄水窖就會成為擺設(shè)。”他們又與其他部門的駐村扶貧干部和村委會干部商量,一定要想辦法進入天寶洞探查。

  10月11日,他們找到當?shù)嘏郎脚蕩r采藥材的村民羅德慧,請他作為探洞先鋒。羅德慧答應(yīng)了,他憑著單手索降的絕技,從朝東巖頂懸索進入天寶洞。一個多小時后,他帶回消息:洞內(nèi)非常寬敞,應(yīng)該存在水源;但地形復雜,光線很差,需要有人配合再探。

  第二天,扶貧工作隊買來攀巖繩,準備再次探洞。屯堡鄉(xiāng)供電所駐村扶貧干部楊文清、鄉(xiāng)財政所干部羅方宇、村民曾明桂主動請纓。楊文清曾多次爬電線桿施工,曾明桂經(jīng)常在建筑工地進行吊籃作業(yè),只有羅方宇沒有高空作業(yè)經(jīng)驗。一坐上索降板,羅方宇就渾身發(fā)軟,但他還是硬著頭皮降到了洞中。

  羅德慧等四人進洞后,用礦燈探查,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天然溶洞,深1000多米。洞中怪石嶙峋,地勢高低起伏,最深處有一條暗河。他們?nèi)×怂畼?,通過索降下到巖底。整個過程花了5個多小時。

  扶貧工作隊將水樣送到專業(yè)機構(gòu)檢測,結(jié)果是水質(zhì)非常好,適合飲用。

  眾志成城終于引水成功

  水源確定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想辦法引水出洞。

  任小平聯(lián)系了當?shù)匾恢У踯囀┕り?,準備運送施工材料進洞。10月28日,施工隊開始施工。吊車的吊籃內(nèi)裝著工人向洞口接近,但因100米的鋼纜不夠長,第一天的工作就此擱淺。

  10月29日,扶貧工作隊花費5000多元,購置了150米的鋼纜,11名施工人員才進入天寶洞。施工材料隨后源源不斷運進洞中。

  參與吊籃操作的曾明桂說,在絕壁上施工,吊籃在風中擺來擺去,還要避開突出巖壁的樹枝和怪石,操作難度和危險系數(shù)都很大,施工進度非常緩慢。

  任小平一直守在現(xiàn)場,但洞中遲遲沒有消息傳出。原來,洞內(nèi)行動不便,施工材料搬運困難,加上手機信號不好,導致信息傳遞不暢。

  施工就這樣小心翼翼地進行著,大家心里一直懸著。昨日,施工進行到第四天,工人們終于將洞口和暗河之間1000多米的引水管道鋪設(shè)好。下午5時15分許,隨著水泵啟動,一股清水流出洞口?!皝硭?!來水了!”現(xiàn)場村民發(fā)出陣陣歡呼。扶貧工作隊隊員們長出了一口氣:這次冒險總算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