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男子15歲流浪到荊州當學徒 37歲已年入百萬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張露 王成文)隨著家用汽車的普及,大大小小的修理廠也遍地開花。今天要認識的這名創(chuàng)業(yè)者,就是一家汽修廠的老板,他15歲從重慶流浪到荊州當學徒,如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修理廠,每年僅工時費就有三百萬入賬。一起來看看創(chuàng)業(yè)者呂軍的故事。
在位于江津路的這家汽車修理廠里,呂軍正在指導員工如何給車做油漆。呂軍今年37歲,是這家汽修廠的老板,辦廠8年來,他憑借技術和信譽贏得了顧客的信任,不管是經濟型,還是豪車車主,都愿意到他這里來修車。別看呂軍現(xiàn)在的生意做的是有聲有色,而他在汽修的創(chuàng)業(yè)路上則充滿了坎坷。呂軍的老家在重慶山區(qū),由于父母早逝,他15歲時就流浪到荊州,想學一門手藝謀生。
呂軍說,那個時候當學徒是沒有一分錢工資的。師傅再嚴厲,條件再艱苦,呂軍只有硬著頭皮學下去,因為他沒有別的選擇。
為了得到師傅的認可,早日學會做油漆的手藝,呂軍比其他的學徒做事更加認真、刻苦。
呂軍說,每當他把車輛上的油漆恢復到原狀時,都有一種成就感。2000年左右,大街上的汽車多了起來,他當時所在的修理廠生意也不錯,但他發(fā)現(xiàn),荊州50萬以上的豪車車主,都不愿意在本地修理、保養(yǎng),而是不辭辛苦的開到廣東。呂軍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主動提出到廣東的修理廠自費學習。
學成歸來后,呂軍手上也有一些積蓄,為了給自己和妹妹更好的生活,他這幾年辛苦積攢下來的錢,租了兩間小門面單干。原先信任他手藝的車主,也過來照顧他的生意。
憑借自己的手藝和誠信,呂軍的生意漸漸好了起來,但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讓他再次跌入了谷底。
金融學中的“觸底反彈”這個詞,用在這時的呂軍身上再合適不過,在親人、朋友的支持下,他用積蓄賠了火災的損失,用住房找銀行抵押貸款,又重新找了一個門面做老本行。
讓他慶幸的是,之前的老顧客并沒有因為火災事故失去對呂軍的信任,反而帶來了更多的新客戶?,F(xiàn)在,修理廠每年的工時費達到了300萬,修理50萬元以上豪車的次數(shù)超過200次,同時還帶動了近30人就業(yè)。
(責任編輯:張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