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shù)卮迕裨凇傲黥~洞”捉魚(資料圖片)當(dāng)?shù)卮迕裨凇傲黥~洞”捉魚(資料圖片)

  鄖陽區(qū)譚山鎮(zhèn)魚塘河村的一個洞崖,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都會流出魚來,多則上千斤,少則十多斤。2012年,央視科教頻道欄目組還曾前往該地進行探源。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實地探訪發(fā)現(xiàn),因離洞崖100余米的下游建水電站,水位抬升后,洞口被淹沒,洞崖流魚已成為歷史。

  洞口被淹沒,洞崖流魚成歷史

  連日來,不少網(wǎng)友在微信群和QQ群轉(zhuǎn)發(fā)媒體曾報道的“鄖陽譚山流魚洞流魚”的一段視頻。流魚洞是否還流魚?帶著疑問,記者再次驅(qū)車來到鄖陽區(qū)譚山鎮(zhèn)魚塘河村探訪。

  魚塘河村距譚山集鎮(zhèn)不遠(yuǎn),丹江支流滔河流經(jīng)這里。當(dāng)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流魚洞所在的滔河岸邊發(fā)現(xiàn),一座水電站正在修建,

  “下游建水電站,這幾年都不流魚了?!?3歲的李師傅正在壩上施工。他告訴記者,他是鄰村后河村人,自小就聽說過在魚塘河村皮夾營小組,有一個神奇的洞崖,每逢清明節(jié)前后,都會有魚流出。但因為洞崖在皮夾營范圍內(nèi),只能是該組居民用魚簍子在洞口接魚,外人是不行的。

  “2014年3月,開始動工修建馬鞍橋水電站后,洞口就看不到魚了?!崩顜煾嫡驹趬芜?,指著河對岸100多米遠(yuǎn)的地方說,那棵柳樹下就是當(dāng)年流魚的地方。“洞口應(yīng)該在水位下1.6米左右?!?/p>

  “在河里還能打到之前洞里流出的那種魚嗎?”在壩上,記者看到一根竹竿上晾曬著一副漁網(wǎng),便詢問。一位施工人員給出的答案是“不能”。

曾經(jīng)“流魚洞”流魚的位置(圖中畫圈處)曾經(jīng)“流魚洞”流魚的位置(圖中畫圈處)

  當(dāng)?shù)刈孀孑呡叾贾獣远囱铝黥~

  為弄個明白,記者步行五六公里,來到皮夾營小組。“四周的人都知道那個洞流魚,但這兩年水淹后就沒再聽過了。”半途中,記者隨便咨詢幾位路人,對方均表示早有聽聞。

  近40分鐘后,記者來到該組發(fā)現(xiàn),十多戶居民房異常安靜,這些住戶坎下幾十米處就是滔河,流魚洞就在河流下游。

  記者挨戶走訪,最終找到一位叫皮興華的65歲老人?!按謇锎蟛糠秩硕纪獬龃蚬ち?,少數(shù)人在遠(yuǎn)處山坡干活?!?/p>

  “從這里到洞崖有兩里多山路,因為洞口被淹,沒人再前往,路上長滿了荊棘?!逼づd華介紹,從小記憶中,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的夜晚,魚就會順著泉水往外流。

  皮興華說,流出的魚為圓棍形,魚鱗在陽光下為金黃色,最大的魚有一斤多重,最小的僅幾厘米長。剛開始是晚上流魚,有幾條到幾十條,后來每晚流魚有幾十斤到上百斤不等,一年能流出一兩千斤魚;但后來有些年份流的魚少,有時只有幾十斤至100多斤。

  就在記者準(zhǔn)備離開時,47歲的皮建榮從鄰村趕回家?!斑@條河叫滔河,但當(dāng)?shù)匦〉孛惺液??!逼そs告訴記者,自記事起,就知道流魚洞有魚。聽其父親皮興勝介紹,1965年,流出的魚有近萬斤,景象非常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