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憂顯現(xiàn)
“狀元橋”上高處不勝寒
良好的生源、良好的師資、嚴格的管理,成就了襄陽新狀元城的輝煌。
但對于狀元之城是否可以持續(xù)的問題,襄陽市教育局局長、四中校長程敬榮表示,“壓力很大”。
程敬榮認為,保持高水平的學生群體沒有問題,但狀元是否就一定花落襄陽,偶然性太大。
另一方面,對于四中、五中這樣的超級中學,當前的環(huán)境充滿著現(xiàn)實的憂慮。生源方面的變革是第一關。襄陽五中校長曹榮葆說,從今年秋季開始,“三限生”的取消,將給學校的財政平衡帶來極大的考驗。
2010年前,襄陽五中建設新校區(qū)時曾向該校教師借款近3000萬元。2013年為了還清欠債,該校招生一度達到2700人。
今年,襄陽五中的招生指標降為1700人。襄陽四中的招生指標亦同比下降。對此,程敬榮認為,從平衡區(qū)域教育資源的角度出發(fā),減少超級中學的招生指標、控制其規(guī)模,是“調整教育結構、轉變發(fā)展方式”的過程。
生源決定學校生死,尤其是教師待遇。在襄陽五中,普通教師的月收入多在5000元以下,高三一線教師收入可達到萬元。但相較南方及其他發(fā)達地區(qū),這種水平并不算高。內(nèi)部人士稱,僅去年,襄陽四中和五中就流失了多位教師。
專家觀點
超級中學向精英中學轉型
生源上爭奪空間的縮小,“三限生”財源的斷絕,在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看來,是全省乃至全國超級中學面臨的普遍現(xiàn)實。“超級中學靠擴大規(guī)模來辦學的路子不可持續(xù)。”范先佐說。
范先佐認為,當前地方政府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義務教育階段,對于高中,財政投入的能力有限。范先佐認為,在全面取消三限生的背景下,對于超級中學,一方面政府應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超級中學應向精英中學轉型。縮小規(guī)模,提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