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岳飛曾駐漢7年 留下10多處地名路名

  學者呼吁:擦亮岳飛歷史文化品牌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這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是南宋名將岳飛800多年前在武昌所作。許多武漢人不知道,這位民族英雄曾駐屯武漢7年,留下千古傳奇,武漢至今仍有十多處地名路名和岳飛有關(guān)。

  鶯飛草長,武漢到了春游踏青的最好時節(jié)。3月16日,武漢岳飛文化研究會多位學者呼吁,岳飛與武漢關(guān)系密切,武漢應(yīng)擦亮岳飛歷史文化品牌,讓更多市民和游客有機會走近這座英雄城市的歷史深處。

  岳家嘴是岳家軍水軍屯駐基地

  “岳飛一生共四次北伐。從公元1134年,他首次北伐收復(fù)襄漢失地取得大勝開始,到公元1140年,他最后一次北伐受詔撤軍。這期間,岳家軍一直屯駐在鄂州,鄂州州治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武昌?!彼问费芯繉<?、華中師范大學張全明教授對武漢的岳飛文化遺跡及其變遷做過詳細研究,他指引記者一一探訪。

  “武昌的糧道街馬蹄營、岳家嘴、忠孝門,漢陽的冰糖角、郭茨口、墨水湖、馬滄湖、翠微路、報國巷、催子灣等地,根據(jù)歷史地理的相關(guān)史籍推斷,它們和岳飛關(guān)聯(lián)具有一定可信度,代表了歷代百姓對岳飛的紀念和崇敬之情?!?/p>

  張全明指點,馬蹄營據(jù)傳是岳家軍馬隊的主要駐扎地。武昌沙湖東邊的岳家嘴則是岳家軍水軍屯駐的基地,“在地名上,‘嘴’有‘突出的陸地’的意思,岳家嘴有可能是岳家軍的軍船碼頭?!?/p>

岳飛功德坊古樸雅致 記者鐘磬如 攝岳飛功德坊古樸雅致 記者鐘磬如 攝

  記者來到與“忠孝門”密切相關(guān)的小東門?!爸倚㈤T”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原名為宋、明時期武昌城門之一的小東門。岳飛在鄂期間,母親姚氏病故于武昌,岳飛赤足扶靈送母從小東門出城至廬山安葬。武昌城明代重修時多個城門改名,其中小東門被改名為“忠孝門”,以此紀念岳飛為母守孝之舉。張全明說,“按照當時岳飛帥府和小東門的位置,我們可以遐想,如今從司門口天橋通到小東門的民主路,很有可能就是當年岳飛扶靈出城的道路?!?/p>

養(yǎng)護人員搭梯為枯死的枝椏上藥 通訊員劉壯 攝養(yǎng)護人員搭梯為枯死的枝椏上藥 通訊員劉壯 攝

  岳飛曾在漢陽馬滄湖放牧軍馬

  漢陽鸚鵡大道通往歸元禪寺的一條不到500米的道路——翠微路,其由來充滿詩意?!段錆h通史》中寫道,相傳岳飛的詩句“經(jīng)年塵土滿征衣,得得(也有作“特特”)尋芳上翠微”,寫于歸元寺藏經(jīng)閣后一座叫翠微峰的土山上,詩中的“得得”形容馬蹄的聲音。在清代文人楊守敬畫的《武漢城鎮(zhèn)全圖》中,有一個“得得處”的地名,距離歸元寺約500米,傳說是岳飛馳馬夜歸的地方。

  如今歸元寺附近已找不到“得得處”。翠微路兩邊正在新建樓房,沿街掛著紅燈籠,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還有冰糖角,這處看似和美食有關(guān)的地名,原名“兵藏閣”,相傳為岳飛屯駐兵營之一隅,為避免擾民,岳飛下令士兵將兵器藏在指定的營房閣中,口口相傳這個名字逐漸演變?yōu)楸墙恰?/p>

  “如今的郭茨口、墨水湖、馬滄湖等地,應(yīng)該都曾是岳家軍屯駐的地方?!睆埲髡f,郭師口(今名為郭茨口)就是歷代屯兵之地,“郭”有“擱放屯駐”的意思?,F(xiàn)在武漢動物園旁的馬滄湖,原名馬場湖或馬昌湖,相傳岳飛曾在此放牧軍馬和操練騎兵。

  那么江岸區(qū)那條著名的岳飛街有什么故事呢?記者采訪到武漢文史學者王汗吾先生,他介紹說,岳飛街位于舊法租界內(nèi),最先被法國人命名為塔那那利佛街。一戰(zhàn)以法國、英國為首的協(xié)約國勝利告終,為紀念一戰(zhàn)法軍總指揮約瑟夫·霞飛元帥,這條路被法國人改名為“霞飛街”。抗戰(zhàn)勝利后,法租界被收回,“霞飛”有外來殖民侵略烙印,岳飛作為抵抗外敵的民族英雄被人們紀念,故街名由“霞飛”改為“岳飛”,沿用至今。

  唯一的岳飛歷史文化景點在黃鶴樓

  相比十多處地名,目前武漢有關(guān)岳飛的歷史遺存非常少,唯一的岳飛歷史文化景點在黃鶴樓公園內(nèi)。

  17日,記者從黃鶴樓公園東門入園,沿山上坡步行百余米,到達岳飛廣場。木石結(jié)構(gòu)的岳飛亭首先映入眼簾,往右20多米矗立著一尊高達8米的岳飛銅像。

  岳飛廣場建成于1993年,銅像后面的“岳家軍大戰(zhàn)金兀術(shù)”浮雕、《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詩詞手跡石刻、“還我河山”石刻引得不少游客駐足參觀。銅像正對面的岳飛功德坊掩映在綠樹中,古樸端莊。

  導游講解說,據(jù)資料記載,岳飛亭始建于1937年,當時抗日群眾清理武昌傾塌的岳王廟時,發(fā)現(xiàn)一方明萬歷年鐫刻有岳武穆遺像和張翼先所撰四言像贊詩的石碑,于是在蛇山中部的山脊上修建碑亭,激勵民眾抗日斗志。石碑一度被毀,上世紀80年代,岳飛亭被重新維修,工作人員根據(jù)原碑拓片重刻石碑。

  其實武漢的岳飛文化遺跡中,還應(yīng)該有岳飛帥府和岳飛廟。根據(jù)史料及1985年出土的實物證實,岳帥府的位置就是如今的司門口解放路和民主路交會路口西北角的廣東商城所在地。張全明說,“按照中國歷代文化禮制和孝道傳統(tǒng),岳飛屯駐此地時,其訪母迎歸處、岳母起居室、岳母靈堂等,也在岳帥府舊址的范圍內(nèi)。”

  岳飛被害后20年,宋孝宗為其平反昭雪,并在武昌建“忠烈廟”,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岳飛廟。南宋末年開始,岳飛廟屢建屢毀。張教授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武昌府城圖志》,圖上標注了武昌城大東門外的“岳飛廟”的位置,明顯距離大東門比較近。

  責任編輯:鄧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