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師傅修理故障車宋師傅修理故障車

  記者胡冬冬 攝

  本報訊(記者楊升 通訊員李瑩)東湖綠道已成為最受市民和游客歡迎的景點。作為武漢首條引入公共“小藍車”的綠道,其使用量已突破150萬人次。每天,綠道上活躍著1000多輛“小藍車”,這些“小藍車”背后有一位資深的“健康醫(yī)生”——60歲的維修工宋葉翔。20年前,宋葉翔曾是街頭自行車修理小攤販,如今成為一名城市公共自行車的維修工,在他黑黢黢的雙手中,每日有200多輛帶著病癥的“小藍車”被修整一新,重新歡快地穿梭在綠道上。

  每天要維修200輛“小藍車”

  昨日周五,東湖綠道迎來一周首個客流高峰。上午10時,記者在楚風(fēng)園公共自行車租賃點見到宋葉翔?!坝慰痛蚍较蚝苜M力,估計是車輪上小鋼珠破損了?!彼稳~翔蹲在地上,轉(zhuǎn)動了幾下自行車后車輪,即刻便查出了故障。宋師傅介紹,自行車分導(dǎo)向、驅(qū)動、制動三大功能區(qū),日常維保要做到“三分修、七分調(diào)”,手、眼睛、耳朵一并用上。記者看到,他每修完一輛都會試騎一分鐘,他說“騎起來輕松、不費勁”就是最好的狀態(tài)。

  宋師傅每天要維修200輛“小藍車”。特別是周五至周日,東湖綠道每日租還車輛多達3萬人次,宋師傅的維保量相當于日常的3倍。為能維養(yǎng)更多的車輛,昨天理應(yīng)10點上崗的他卻提前了2小時到達修車點。修完30輛車后已經(jīng)是下午5時,記者原以為他要休息片刻,誰知他又趕往一棵樹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一面修車,一面協(xié)助管理員上、下車輛。

  武漢環(huán)投公司運營部江南片區(qū)主管周力告訴記者,根據(jù)工作情況,宋師傅應(yīng)該在下午5點或7點下班,但他總稱“有事情”:答復(fù)游客咨詢、協(xié)助車輛上下架、做環(huán)境衛(wèi)生,用他的話說“能做就做”。

  擺了10多年的自行車修理攤

  上世紀90年代初,宋師傅從漢口二色紡織廠下崗后,從父親手中接過自行車修理攤,一修就是10多年?!澳菚r我很受歡迎,有一天深夜,有人來敲門,找我?guī)兔π捃??!卑殡S城市的快速發(fā)展,自行車使用率越來越低,他的生意每況愈下。此后,城管協(xié)管員、園林綠化工、武昌魚配送工……他干過很多工作。

  成為一名城市公共自行車維修工后,面對這份他自稱“打工史上最高工資”的修車工作,他特別珍惜。

  修理自行車,需要很多小工具,宋師傅是一位有心人,總琢磨著發(fā)明一些用起來很省力的工具。在他的工具箱內(nèi),兩塊不起眼的立體小方塊卻變成他的坐凳、修輪胎的墊石。他說這是30年前家里打家具時留下的邊角余料。還有兩根廢棄鋼管也被用作矯正車輪上變形鋼絲的工具,“這是從做裝飾生意的弟弟那找來的。”看見這些巧妙的工具,其他的維修師傅也贊不絕口。

  “每一天清晨,我看見各行各業(yè)的人騎著經(jīng)我保養(yǎng)的自行車,我感到很光榮?!彼螏煾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