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胡雪璇)昨日,胡朝暉、程禎、吳寒芬、魏紅權等多位市政協(xié)工會界別委員建議,我市在城市榮譽制度中增設“大城工匠”榮譽稱號,并設立“大城工匠日”。
委員們認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勾畫了武漢未來發(fā)展的美好藍圖。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離不開“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致精細、執(zhí)著專一”的“工匠精神”。需要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武漢培育更多工匠精英。
委員們建議,武漢在城市榮譽制度中建立“大城工匠”榮譽稱號,并將每年的10月15日設立為武漢“大城工匠日”。之所以選擇10月15日,是因為1957年的這一天,中國第一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武漢大城工匠的杰作。
委員們還建議,提高“大城工匠”的地位和待遇。例如,人社、財政部門可以設立高技能人才政府專項津貼,用于對高技能人才科研、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進行補助。同時,鑒于高技能人才主要從事一線操作工作,建議人社、財政部門為“武漢市首席技師”、“武漢市技能大師”、“武漢市技術能手”、“黃鶴英才(高技能)計劃”以上榮譽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房地、衛(wèi)計、教育等部門可在住房、醫(yī)療、子女入托入學、療休養(yǎng)方面給予照顧,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武漢城市榮譽制度
2012年 武漢率先在全國建立城市榮譽制度
2015年 首頒功勛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
功勛市民:吳天祥、趙梓森、夏菊花
模范市民:章開沅、李德仁、馮天瑜等18人
模范市民群體:長江救援志愿隊
2016年 1030名市民榮獲文明市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