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道改造,增加步行空間寬度,老建筑恢復舊貌 記者胡九思 攝中山大道改造,增加步行空間寬度,老建筑恢復舊貌 記者胡九思 攝

  記者王亞欣 通訊員胡世佳

  今年底,中山大道將以全新面貌示人,再現(xiàn)老漢口里弄風情和百年老街的商業(yè)繁華。昨日,正值國慶假期,中山大道施工現(xiàn)場依舊一片繁忙。長江日報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改造工程示范段(前進二路至前進四路)已完成地面鋪裝,初露芳容;中山大道“變交通性干道為公交街道”的規(guī)劃理念,已能在施工現(xiàn)場看出雛形;多處歷史建筑完成立面整治,一條復興后的百年老街“呼之欲出”。

  更重細節(jié) 地磚厚10厘米防積水濺起

  中山大道改造工程示范段從前進二路起,到前進四路止,沿途的老建筑包括南洋大樓、民眾樂園、武漢工藝大樓。除了對老建筑外觀進行清潔和修護外,改造重點放在地面整治上。

  記者在中山大道民生路天橋看到,道路施工已基本完成,只有少許工人在進行收尾工作。中建三局中山大道項目副總經理汪明軍介紹,該處車行道過去為4車道,如今已改為雙向2車道,人行道擴寬至12米,而過去僅為3.5米,這使得步行空間大為增加。

  “示范段的工程標準非常高,一般而言,城市道路人行道上鋪裝的石材厚3到5厘米,而中山大道的人行道,將鋪設10厘米厚的花崗巖?!蓖裘鬈娬f,這可以防止雨天路面下的積水濺出打濕行人褲腿的情況。花崗巖均從福建引入,每一塊都精挑細選。

  示范段鋪裝的地磚有3種不同的花紋,有如火焰一般凸出,有如菠蘿表面一般,有如馬賽克畫面,顏色均為灰色,但在亮度上略有區(qū)別。汪明軍說,別小看這些地磚,僅是地磚鋪設方案就改了10多次,最后3種地磚采用1:1:8的比例安裝,以達到美學上最為和諧的比例,這樣精細的施工方式,堪比精裝修。

  更重行人 步行空間增寬機動車道變窄

  記者發(fā)現(xiàn),在中山大道美術館南側南京路至黃石路一段,已完成施工的道路,被兩個圓柱樁子擋住了出口,只有行人可通過,車輛無法經過。現(xiàn)場施工人員介紹,這一路段未來將改成步行街,車輛只能走美術館北側南京路至黃石路段。

  這一說法得到中山大道的規(guī)劃方、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guī)劃研究中心規(guī)劃師的證實。規(guī)劃師表示,地鐵6號線開通后,中山大道的地面交通壓力將減輕,路權將重新分配,步行空間增加,而機動車道路將減少。

  從現(xiàn)場施工的道路劃分可以看出,武勝路至友誼路維持了雙向6車道,外側設公交專用車道,社會車輛壓縮至雙向4車道;友誼路至六渡橋段,由過去雙向6車道壓縮為雙向4車道;六渡橋至黃石路,由過去4車道壓縮為2車道,富余空間設置寬度不小于8米的步行道和室外休憩場所;黃石路至一元路,由過去雙向2到4車道壓縮為雙向2車道,以公交為主,兼顧沿線單位車輛進出,沿線步行空間由過去的1到3米拓寬至3到7米。

  汪明軍介紹,為方便市民出行和游覽,中山大道所有網線均埋入地下,取消影響道路整潔的電線桿。本月起,還將啟動道路刷黑施工,根據方案整個道路的瀝青層厚達16厘米。

  更重原貌 34處歷史建筑恢復本來面容

  在中山大道到一元路沿線,建筑立面的腳手架已基本拆除,一棟棟老建筑露出本來面貌,走入其中,如同穿越到了民國時的老電影中,身臨其境感受著當年漢口的繁華。

  據了解,與過去老建筑保護不同,此次中山大道歷史建筑保護,不是一棟兩棟,而是對片區(qū)內所有歷史建筑進行維修保護。中山大道串聯(lián)原法、俄、英等租界,沿線共有各類保護性老建筑及特色里分民居150余處,此次進行修繕和整治的歷史建筑共有34處。

  中南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桂學文,負責此次漢口真光照相館舊址、解放電影院舊址、勝利街257號三處老建筑立面修繕的技術把關。他表示,修建時會對照著檔案館的資料照片,盡可能還原建筑的舊貌,以求真實保留歷史信息。到了年底,市民可拿著老照片,在中山大道上一一找尋城市過往的記憶,感受當年漢口人的休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