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受訪者認為一些地方把高考狀元當“政績”
調查發(fā)現(xiàn),61.6%的受訪者認為,一些地方重獎高考狀元是把狀元當成“政績”,不贊同這一說法的比例為34.5%,3.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張志紅指出,在某些相對貧困的地方,如果能夠出一個狀元,對于當?shù)卣跃涂赡茏兂稣儯磸腿绱,導致在農村當?shù)氐慕逃兂梢环N教育,即高考教育—能出多少狀元就說明有多重視教育。實際上,地方政府應該把更多的錢投到基礎公共教育服務,也就是義務教育上去。因為義務教育才能真正縮小貧富差距,提升勞動者整體素質。政府用這些錢過度支持高考狀元在實際效用上不利于貧富差距的控制。
“我們呼吁并希望在不遠的未來,一個地方教育的考評,不再是比能出多少個狀元,多少個清華北大學生,而是當?shù)貏趧诱叩钠骄芙逃晗抻卸嚅L,當?shù)貏趧诱呤艿铰殬I(yè)教育的培訓能促進多少就業(yè)!睆堉炯t說,應該從教育管理部門、社會組織、媒體、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等多角度來形成一種更好的對教育的理性投入機制,讓教育公平得到彰顯,讓教育公共服務的各方面得到提升。
張達勇建議,要獎勵高考狀元,還是應該由學校來獎勵,而且獎勵數(shù)額應該降下來。以精神獎勵為主,獎金應該是象征性的。如果企業(yè)要反哺社會,反哺家鄉(xiāng)的話,應該在學校建立獎學金,將這樣的獎勵惠及更多的學生而不是高考狀元一個人。
鮑傳友看來,政府重獎的人應該是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通過一次考試獲得狀元,本身只是一種個人行為,而且任何考試都有狀元產生。此外,政府的獎金是納稅人的公共資源,是否要獎勵,獎勵金額應該是多少,應該經過聽證等程序。
“所有人都應該理性、平靜地看待狀元現(xiàn)象,才能淡化教育的功利性,真正做教育,而并不是追求轟動效應。獎勵狀元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讓狀元來講一下自己的奮斗經歷,這本身就是一種獎勵。”鮑傳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