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孩患癌后兩次獲救,恩人都是他!

  湖北武漢“80后”女孩胡磊2014年患上了T母淋巴細胞淋巴瘤,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她唯一的希望。通過中華骨髓庫,她和一名陌生人配對成功并接受了捐獻。然而,兩年后胡磊疑似復發(fā),當初的捐獻者得知后再次挺身而出。

  幸運女孩成功配型重獲希望

  2014年,正處在事業(yè)上升期的胡磊,患上了T母淋巴細胞淋巴瘤,查出時已是晚期。醫(yī)生說,擺在胡磊面前的只有一條路: 造血干細胞移植。

  非血緣造血干細胞受捐者胡磊:當時就想,這么大的病怎么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我爸媽只有我一個女兒,若輕言放棄,也是不負責任的。

  通過中華骨髓庫,找到茫茫人海中與自己成功配型的人,是醫(yī)生眼中的最佳治療方案,也是這個血液病患者家庭最大的奢望。

  沒想到,不到一周時間, 中華骨髓庫就幫胡磊幸運地找到了跟自己配型全相合的供者——黃偉。

  配型成功,胡磊看到了一絲生的希望,但她又害怕這絲希望轉瞬即逝。胡磊住院時的一位病友阿姨遇到了悔捐,悔捐者并非陌生人,而是自己的親妹妹。胡磊眼看著病友離世,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

  非血緣造血干細胞受捐者胡磊:作為患者,我們并不想說一定會有一個人有義務來救我們??赡軟]有經歷過的人很難去體會那種在萬丈深淵的感覺。但這時候有一個人從頂上牽了一個繩子,能夠給你一絲希望。

  “我這一輩子過了兩世”

  2014年5月末, 在河南工作的黃偉接到商丘市紅十字會的通知,告訴他已經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

  接到通知的前一年,在國企工作、常年參與河南水上救援志愿工作的黃偉,帶著14名水上救援隊隊友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當紅十字會詢問黃偉是否愿意繼續(xù)完成捐獻時,他開始面對來自家人的顧慮。

  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黃偉:我女兒告訴我,她說:‘爸爸,我姥姥讓我勸勸你,說別捐了’,我覺得孩子說這話也很正常。

  醫(yī)生告訴黃偉,不會以一個健康人的身體為代價,去挽救一個患者。這句話打消了黃偉的顧慮。

  最終,這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黃偉,還是給了胡磊捐獻了造血干細胞。2014年9月6日,入移植艙的第17天,黃偉捐獻的造血干細胞緩緩流進了胡磊的身體。

  胡磊說:“我說我這輩子特別幸運,人家一輩子就一世,我這一輩子過了兩世,這一天我重生了,因為這一刻骨髓流進了我的身體,我從那一刻感受到了力量?!?/p>

  當時,胡磊的父親通過中華骨髓庫向黃偉遞交了一封感謝信。

  在信中,胡磊父親說,他無數次夢見自己代替女兒得了病,夢醒之后才知道,殘酷的現(xiàn)實不是因父愛母愛所能改變的。

  黃偉表示,自己也是一名父親,也有一個女兒?!?我覺得捐獻造血干細胞看著是挽救了一條生命,其實挽救的是一個家庭?!?/p>

  “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鍛煉,一定要給她捐”

  然而,在2016年一次復查中,胡磊的左腿膝蓋下方有一塊陰影,疾病疑似再次復發(fā)。黃偉得知這個消息后,抱著救人救到底的想法,再次挺身而出捐獻了淋巴細胞。

  但當時黃偉有一些“三高”,不太符合捐獻要求,隨后,他向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提出, 給他一個月的時間,通過鍛煉達到捐獻要求。在接下來的60多天里,黃偉暴走700多公里,游泳120多公里,減掉體重9.5公斤,直到體檢復查全部合格。

  受助女孩走上公益路

  從2014年第一次完成采集、移植至今,經過6年的治療,胡磊已基本康復,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重生的胡磊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義。她去背包旅行,去做義工, 還登記了遺體捐獻,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的同時,也在盡力給社會帶來價值。在河南,黃偉還活躍在水上救援的公益一線。

  這場特殊的見面,時隔六年

  出于醫(yī)學倫理學要求,作為非親緣造血干細胞供患雙方,黃偉和胡磊在移植未滿兩年內不能見面。今年,在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即將來臨之際, 胡磊和黃偉終于見面?,F(xiàn)場,胡磊幾度哽咽,向黃偉深深地鞠了一躬。

  胡磊說:“感謝黃偉兩次伸出援手,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用大愛挽救了我的生命。多年來,我很想當面對他說一聲感謝,這個愿望今天終于實現(xiàn)了!”

  胡磊和黃偉是萬例捐獻中的一例。自2001年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入庫志愿者達281萬人,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一萬例。

广告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