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肖黎春:加大充電設施建設 優(yōu)化運營機制

人民網武漢5月23日電 近年來,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國家給予了大量財政專項補助,有力地推動了該產業(yè)的發(fā)展。但與新能源汽車高速發(fā)展相比,配套充電設施建設卻相對滯后。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肖黎春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機制。
肖黎春在調研中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全國充電樁總數為121.9萬根,車樁比僅為3.1:1,充電樁缺口造成充電難現象,成為限制我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肖黎春介紹,目前,我國僅北京、山東等9省市出臺了覆蓋全境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補貼政策。在湖北,僅武漢對充電設施建設進行了補貼。實際上,除武漢外其他地市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迅猛,雖然充電樁占全省總數5.82%,但年充電量卻占全省充電量的40.67%。另一方面,目前公交、網約車等專用充電站、核心城區(qū)的公共充電站已具備盈利空間,部分區(qū)域充電設施存在扎堆現象。而城郊、高速等區(qū)域的充電設施由于投資回收周期長,社會資本投資意愿低,造成站點較少、充電較難,嚴重影響了電動汽車出行體驗。同時,由于充電設施建設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設備質量、施工工藝、配套設施良莠不齊,造成大量壞樁、呆樁、僵尸樁,既占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又加劇了充電緊張局面。
肖黎春建議,擴大充電設施建設補貼覆蓋面,將補貼政策由重點城市向所有地市延伸,實現充電設施建設補貼的全覆蓋。另一方面,需對城郊、高速等保障型充電設施有針對性地加大補貼力度,引導科學合理地建設充電網絡。同時,需優(yōu)化充電設施運營環(huán)節(jié)補貼策略,促進充電運營商提升管理水平。(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