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湖北秭歸縣開啟“屈原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動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正在籌備大型光影演藝“楚騷秀·九歌大典”首演?!」鶗袁摗z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正在籌備大型光影演藝“楚騷秀·九歌大典”首演?!」鶗袁摗z

  中新網(wǎng)湖北秭歸9月28日電 (郭曉瑩 董曉斌)“屈原文化旅游周”28日在湖北秭歸縣啟幕。屈原文化發(fā)展交流會、“醉美秭歸入丹青”寫生畫展、大型光影演藝“楚騷秀·九歌大典”等活動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舉行。

新屈原祠背倚鳳凰山,面朝峽江,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資料圖) 向紅梅 攝新屈原祠背倚鳳凰山,面朝峽江,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資料圖) 向紅梅 攝

  當(dāng)日一早,來自山西河津的游客董銀翠來到景區(qū),順著屈原祠山門拾級而上,一邊輕撫斑駁的石刻,一邊輕念“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她說,從小跟著父親熟讀屈原詩作,其愛國之心、為民之情、奮斗之志,不論何時都讓人肅然起敬。

屈原祠與遷建的三峽古建筑群共同構(gòu)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鶗袁?攝屈原祠與遷建的三峽古建筑群共同構(gòu)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 郭曉瑩 攝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誕生于秭歸縣樂平里,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秭歸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其址在歸州古城東5里的屈原沱。自上世紀(jì)七十年代開始,屈原祠因水利工程修建而兩易其址。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屈原祠遷往歸州向家坪。2006年11月,因三峽工程興建,屈原祠再次遷建至秭歸鳳凰山,并于2010年6月對外開放。

  新屈原祠背倚鳳凰山,面朝峽江,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近6000平方米,屈原墓、名人石刻等由原屈原祠搬往新址,其余建筑均系仿古新建而成。

位于秭歸鳳凰山的仿古新建屈原祠。(資料圖) 向紅梅 攝位于秭歸鳳凰山的仿古新建屈原祠。(資料圖) 向紅梅 攝

  此外,秭歸還在鳳凰山復(fù)建了三峽庫區(qū)淹沒線以下的古建筑群二十多處,并收集了大量民間珍貴文物進(jìn)行集中保護,復(fù)建文物數(shù)量和集中程度居三峽庫區(qū)之首,是集中展示三峽民俗民間文化的重要窗口。

  如今,屈原祠與遷建的三峽古建筑群共同構(gòu)成的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湖北省青少年愛國主義基地等,各類研學(xué)游客逾2000萬人次。

游客參觀“醉美秭歸入丹青”寫生畫展?!∠蚣t梅 攝游客參觀“醉美秭歸入丹青”寫生畫展?!∠蚣t梅 攝

  中國屈原學(xué)會會長方銘表示,屈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應(yīng)該站在世界文化發(fā)展的立場,推動屈原文化的發(fā)展,提升屈原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