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石板路上撬回“張之洞記事碑”,碑文顯示:

  張之洞心思細膩是個“暖男”

  好端端的石板路,被人撬走一塊石板?11日,經(jīng)湖北省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蔡路武鑒定,這塊石板上共鐫刻96個文字,可以確定是張之洞記事碑刻,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根據(jù)碑文中的關(guān)鍵字“巡捕”“作衣”,該碑可以簡稱為“巡捕作衣碑”,它見證了武漢近代警務制度的興起。

  一塊石碑,“撬回”一段武漢百年前歷史

  人文武漢資深網(wǎng)友“天風”(真名:嚴濤),是武漢電力系統(tǒng)專家,也是武漢人文圈中著名的“石癡”。20多年來,他專注于武漢古碑、摩崖石刻的尋訪、傳拓,視這些碑刻摩崖拓片為自己的恒久“戀人”。

  3月2日,在蛇山抱冰堂附近一條石板路上,嚴濤無意間發(fā)現(xiàn)有塊石頭上似乎刻有文字。憑著對碑拓的敏感,他迅速清理了石板表面,證實的確有字。他當即上報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并對碑刻進行了傳拓。

通訊員韓少斌 攝通訊員韓少斌 攝

  黃鶴樓公園管理處極為重視,管理處主任董沖會同文化中心、服務管理中心、基建科到現(xiàn)場查看,在多部門配合下,于3月7日將碑刻順利“請回”黃鶴樓。

  黃鶴樓公園文化中心人員表示,下一步,將擇機在抱冰堂展出張之洞的這件文物。根據(jù)“巡捕作衣碑”碑文分析,張之洞細致考慮了“巡捕作衣”制服的不同尺碼,對大、中、小號的服裝尺碼比例做了明確說明。100多年前,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宗旨,張之洞大膽革新,引入很多西方先進技術(shù)、管理模式。這些碑文成為張之洞引入西方警務制度,在湖北、武漢建立近代警務的見證。在當時,這是具有開拓性的創(chuàng)舉。

  省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蔡路武鑒定后發(fā)現(xiàn),這塊碑與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一通張之洞手書“東南五省自?!庇浭卤行┫嗤?、相似之處。比如,二者都具有文獻史料價值,也彰顯了張之洞晚年的書法特點,那就是:善用側(cè)鋒,筆力遒勁,俊邁豪放,跌宕有致。

  蔡路武稱,這些文、字,還充分揭示了張之洞的性格特征:對于很多公事的處理上,他既大氣,顯得“霸蠻”,又在細節(jié)上給下屬提出許多具體、明確的建議與指導,是一個擁有細膩心思的“暖男”。

  30方碑刻,見證張之洞“暖男”性格特質(zhì)

  張之洞,清末名臣,中國“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他督鄂17年,做了很多有益之事,比如:倡修蘆漢鐵路(北京-漢口),籌建漢陽鐵廠、漢陽槍炮廠(漢陽兵工廠)、湖北織布局等軍事和地方實業(yè),創(chuàng)設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武備學堂、師范學堂、農(nóng)務學堂(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前身)等人才培養(yǎng)機構(gòu)。

  據(jù)悉,蛇山南麓的抱冰堂,是紀念張之洞的所在。此前的文物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抱冰堂一帶有關(guān)張之洞的碑刻,有23方或24方兩種說法。

  嚴濤表示,這個數(shù)據(jù)存疑。因為,就在12年前,他在抱冰堂周邊,親手拓下張之洞各類碑刻就有29方。加上這次發(fā)現(xiàn)的“巡捕作衣碑”,單單在蛇山一帶,至少存在張之洞的相關(guān)碑刻30方。

  30方碑刻中,有張之洞寫給李鴻章、劉坤一、盛宣懷、袁世凱等人的文牘,見證了義和團運動興起后“東南互?!钡臍v史;有他寫給王懿榮等人的書信,談論金石文字和生活起居;還有張之洞手錄前賢詩詞,贈給自己子女、孫輩的手跡。

  這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一方他宴請俄皇太子的詩文碑拓,其內(nèi)容與現(xiàn)有的《張之洞全集》所記內(nèi)容有多處出入,碑文與《全集》可互為補正,正本清源。

  歡迎大家報料更多關(guān)于張之洞的碑刻信息和文物下落,湖北省博物館、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將予以征集。

  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王建權(quán)

  責任編輯:鄧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