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荊河戲

澧州荊河戲是在湘西北及湖北荊州、沙市等地流行的一個傳統(tǒng)戲曲聲腔劇種,歷史上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臺戲等名稱,抗戰(zhàn)期間又曾被叫作楚劇、漢劇、湘劇,1954年正式定名為荊河戲。
■23。 楚劇

楚劇,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傳統(tǒng)聲腔劇種之一,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歷史。
■24。 荊州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原稱沔陽花鼓戲,1954年命名為天沔花鼓戲,1981年改稱“荊州花鼓戲”,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發(fā)源于湖北沔陽州一帶,是湖北省江漢平原地區(qū)備受觀眾喜愛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之一。
■25。 黃梅戲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