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仙桃

  湖北人都曉得“沔陽三蒸”,沔陽就是現(xiàn)在的仙桃。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始于本地置郡設(shè)縣,因地處沔水以北而稱沔陽郡——是為建制之始。1986年5月27日,撤銷沔陽縣,設(shè)立仙桃市。

  鄖陽→十堰

  鄖本鄉(xiāng)名,置關(guān)于鄉(xiāng),曰“鄖關(guān)”。鄖縣以漢水“長利”有“鄖關(guān)”而得名。關(guān)于“鄖陽”,“鄖關(guān)”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據(jù)說,有塊石頭從天庭投奔到人間,因跟普通的隕石不一樣,所以將“隕”改為“鄖”,并以此命名。由于落地后的隕石分陽面和陰面,所以,陽面稱之謂“隕陽”即今鄖縣;而隕石陰面所指又恰是“隕陽”之西,故稱“隕西”,即今鄖西。鄖縣在明成化十二年成為新設(shè)立的鄖陽府的府治。府治鄖縣,轄鄖縣、房縣、竹山、竹溪、上津和???縣,屬湖廣行省下荊南道(監(jiān)察區(qū))管轄。鄖陽府一直延續(xù)到辛亥革命時期才廢止。它經(jīng)歷了半個明代和整個清代時期,共生存了435年。1994年,鄖陽地區(qū)和十堰市合并,稱十堰市。2014年鄖縣被取消,改成鄖陽區(qū)。

  盤龍城→武漢

武漢至今已有3500年的歷史,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一直都是軍事和商業(yè)的重要站點。武漢至今已有3500年的歷史,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一直都是軍事和商業(yè)的重要站點。

  武漢名稱的變更,也可謂是跌宕起伏,盤龍城、卻月城、夏口、江夏、鄂州、漢陽、漢口、武陽……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并作為首都,并定名為武漢。李白詩曰:“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里的“江城”美稱也就沿用至今,但最后統(tǒng)一的名稱還是武漢。

  蒲圻→赤壁

  會不會讀?蒲圻(púqí),指的是荸薺,別說自己不知道??!三國年間黃武二年,這里就叫做蒲圻縣了,直到1998年才改名為赤壁市。應(yīng)該說這個改名還是很成功的,借三國赤壁之戰(zhàn),名氣更響。

  江陵→荊州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境內(nèi)三國文化遺存遍布。從漢朝起,江陵城長期作為荊州的治所而存在。唐詩人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無人不識無人不曉?。?994年,荊州和沙市合并,荊州改為荊沙市,1996年改回“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