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半,銅嶺村的唐師傅和張師傅也開始了今天晚上的巡查,帶上頭盔、警棍、電筒,兩位師傅就出發(fā)了。銅嶺村護墓哨所負責的區(qū)域比較大,平時兩人至少要三個小時才能走完一圈,如果不是兩個電筒照射,一路上是伸手不見五指,走在這樹林里,時不時傳來幾聲狗叫,讓人毛骨悚然。

“兩個人并排走,拿電筒到處晃,我們手里還拿有警棍,我們自己壯自己的膽啦?!标爢T唐定孝師傅一遍邊一給記者介紹。

  “兩個人并排走,拿電筒到處晃,我們手里還拿有警棍,我們自己壯自己的膽啦?!标爢T唐定孝師傅一遍邊一給記者介紹。 

  唐師傅說,他們巡查區(qū)域里有些墓冢現(xiàn)在看起來已經(jīng)不是一個大土堆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很多地方都種上了經(jīng)濟林,改成了耕地,不過護墓隊員心里都有一張地圖,哪里有墓冢,他們心中有數(shù)。

  “這有個水坑啊,注意,怕有蛇啊……”,多年守護墓冢,護墓隊員們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哪里有盜洞,哪里有人來過的痕跡,隊員們一看就知道。手套、煙頭……一點點異常的痕跡都會引起隊員們的警惕。

  唐師傅比劃著告訴記者:“盜洞一般都是這么大,白天來探了以后用草蓋著,晚上再來挖。凡是冢的中心都要查看,一發(fā)現(xiàn)就跟文保所跟派出所報警?!?/p>

  在這坑坑洼洼的樹林和小路上還沒走上半個小時,記者就氣喘吁吁,可兩位師傅卻沒有停腳的意思,他們說這個季節(jié)出來巡查,已經(jīng)是最好的天氣了,遇到惡劣天氣,他們還要加大巡查。

  剛剛從這個墓冢下來,就看到遠處傳來點點燈光,兩位師傅說,這是另外一個哨所的護墓員也在巡查。在八嶺山鎮(zhèn)像這樣的護墓員一共有35人,荊州市有200多人,他們每人每個只有三四千塊錢的工資,幾位護墓隊員說,他們都是靠覺悟和奉獻在干這份工作。

  因為帶著記者,今天兩位隊員只走了一個多小時,回到哨所,他們按例填好工作日志,記錄今天所走的路線,今天的巡查工作就結束了,明天早上六點,同樣的路線,他們還要再走一遍。

  正是有了這些護墓隊員默默地堅守,近十年來,八嶺山?jīng)]有發(fā)生一起挖墓、炸墓的行為,地下的文物才能保存完好,讓我們?yōu)檫@些護墓員們說聲,辛苦了。

 ?。ㄓ浾?廖程帆 彭孟 通訊員 吳華)

  《壟上行》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