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定組建團隊,攻克了網(wǎng)絡安全基礎難題汪定組建團隊,攻克了網(wǎng)絡安全基礎難題

  秦楚網(wǎng)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張貞林 圖由受訪者提供

  口令在坊間被稱為“密碼”。密碼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使用到,如何做到最有效地安全防護呢?從十堰走出的北京大學博士生汪定率隊攻克了這一難題,研究成果被20多個國家的200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國家身份認證指南據(jù)此修訂了標準。日前,鄖陽中學收到北大發(fā)來的一份喜報,該校2004屆畢業(yè)生汪定當選北大學生2016年度人物,以表彰他取得的國際級學術成果。昨日,記者電話采訪了汪定,分享他破解這一難題的科研故事。

  經(jīng)層層選拔獲評北大學生年度人物

  “這次被評選為北大學生年度人物的,一共有10位,沒想到自己能當選?!弊蛉眨浾唠娫捖?lián)系上了在北大攻讀博士的汪定。對于這次當選,汪定表示,他身邊有這么多優(yōu)秀的同學,而他做得很不夠,會繼續(xù)努力。

  記者了解到,這是北大第三次評選“學生年度人物”。首先由院系推薦,然后由學校組委會篩選出32人,再經(jīng)過100余位各大院系代表評選出20人?!斑@20名學生進入終評答辯環(huán)節(jié)。答辯現(xiàn)場公布10名獲獎者,2017年學校新年晚會上,我有幸從學校領導手中接過榮譽證書。”汪定對記者說。

  在北大,汪定被同學們稱為“學術達人”。2013年,汪定考取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北大信科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密碼與信息安全。近三年來,他以第一作者在ACM CCS和IEEE TDSC等國際重要刊物發(fā)表長文18篇,其中3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前1%),累計被引用690余次,單篇最高引用105次。2015年,獲得“中科院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生獎學金”,2016年獲高通獎學金和北大信科學院第十二屆“學術十杰”(第1名)。

  其實讀碩士時,汪定在學術上就已嶄露頭角。他本科就讀于南開大學,研究生學習轉到哈爾濱工程大學,其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10多篇論文。憑借優(yōu)秀的科研成績,2013年,汪定考取北大的博士生,師從北大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王平教授。

  “能夠取得一點成績,是因為我比較幸運,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和正確的人做著正確的事,都是大家關心的結果?!蓖舳ㄑ哉Z間充滿著感恩。

汪定(左二)入選北大學生2016年度人物,圖為頒獎現(xiàn)場汪定(左二)入選北大學生2016年度人物,圖為頒獎現(xiàn)場

  我國第一位主攻口令安全的博士生

  汪定今年31歲,出生于鄖西縣觀音鎮(zhèn)天河口,初中時就讀于鄖西三中,2001年被鄖陽中學錄取。“回想起來,我要感謝初中時學校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當時,鄖西縣還沒有多少臺電腦,我覺得學習機會難得,于是學習得很認真。”

  “在鄖陽中學,通過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我初次接觸了編程技術?!备咧衅陂g,汪定從報紙雜志了解到,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產(chǎn)業(yè)將改變?nèi)祟愇磥淼纳a(chǎn)生活方式。高考填報志愿時,他決定報考和計算機相關的信息安全專業(yè)。

  汪定是全國信息安全專業(yè)的第四屆學生,“信息安全從2015年成為國家一級學科,與計算機學科并列,是一個非常重要也很有前景的學科?!闭勂鹦畔踩?,汪定的興致很高?!皬?016年的美國大選就能看出來,信息安全已經(jīng)從單純對互聯(lián)網(wǎng)本身的影響,變得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蓖舳ㄟ@樣解釋自己從事的行業(yè)重要性。他認為,無論是從企業(yè)研發(fā)、高校教育還是科研領域來講,這一學科都將大有可為,是未來信息科學研究的朝陽方向。

  汪定的研究方向為密碼與信息安全,是實驗室第一位主攻網(wǎng)絡安全的研究生,也是我國第一位主攻口令安全的博士生。

  他說,網(wǎng)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身份認證是確保網(wǎng)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口令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身份認證方法。這個口令也就是常說的“密碼”,通常是6到10位的字符串,看似簡單卻往往令研究者無從下手,常涉及多學科交叉知識。國外做得比較好的有劍橋大學、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普渡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在中國,有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團隊,他們在國際上也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

  口令安全研究是一場與黑客的智力較量?!耙驗槲沂菍嶒炇业谝粋€主攻口令安全的研究生,首先遇到的難題是沒有現(xiàn)成的口令數(shù)據(jù)?!蓖舳ň吞焯於⒅鞣N黑客論壇,一有泄露立即收集信息。“在研究中我發(fā)現(xiàn),口令破解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多名交叉科學背景的同學共同完成,我就在校內(nèi)外BBS發(fā)帖,招募感興趣的同學,組建了一個團隊,目前有20多位成員,包括北大、北航、北郵的學生,幾年來每周六下午的討論會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