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在鐵路工作人員幫助下上車 通訊員 陳端 攝李玉蘭在鐵路工作人員幫助下上車 通訊員 陳端 攝

  據(jù)《武漢晚報》1月25日報道,23日晚上,83歲的李玉蘭從湖北黃岡家中到達廣東中山的兒子家。距離上次相見已經(jīng)1年,老人一把抱住兒子,眼淚在眼眶中打轉(zhuǎn)。從湖北黃岡到廣東中山,李玉蘭乘坐3趟列車,行程1100公里,實現(xiàn)了期盼已久的“逆向探親”。

  83歲老人思念千里之外的兒子

  李玉蘭有6名子女,其中4個女兒在黃岡照顧老人,兩個兒子遠在廣東中山創(chuàng)業(yè)。老人身體不好,除了女兒們輪流照顧外,還雇請一名保姆幫忙。2016年老人因為腰間盤狹窄做手術(shù),手術(shù)后想見兒子一面成了李玉蘭的心病。

  春節(jié)將至,兩個兒子因為工作繁忙,無法返家過年。他們提出,能否讓老人到廣東過年,一方面全家團圓,一方面讓老人散心旅行。

  然而,從黃岡到中山?jīng)]有直達車,老人只能換乘。3次上車下車,不斷候車,對普通人而言尚顯辛苦,老人時值耄耋之年,再加上做過手術(shù),身體能否吃得消,誰也說不好。

  知道路途遙遠,老人就把對兒子的思念埋在心里,連說不去。但是女兒潘春英卻看到,老人的床頭上總是放著兒子的照片,“我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她不說是不想我們擔心?!迸舜河⑾萑雰呻y。

  綠色通道助老人“逆向探親”

  潘春英在12306上預約了“綠色通道”。所謂“綠色通道”是指行動不便的老人、病人和靠輔助器械才能行動的特殊重點旅客,可提前撥打12306鐵路客服熱線預約,車站方面將提前安排專人對接。

  前天上午9點06分,老人啟程,準時搭乘C5604次列車從黃岡到武漢,9點53分到達武漢。武漢站內(nèi),鐵路工作人員在站臺上等候攙扶老人。武漢站值班站長程志英說,除了檢票、進站、上車,鐵路工作人員還會與下一站鐵路工作人員聯(lián)系,實現(xiàn)無縫對接。

  前往廣州南站的G1011列車是上午10點53分開車,在候車的一小時里,老人非常激動,不停詢問時間,期望早些看到兒子。為了避免上車擁擠,程志英提前15分鐘將老人送上列車,老人嘴里不停說著“好哇,好哇”。

  G1011次列車到達廣州南站,最后換乘廣珠城鐵,于下午4點41分到達中山北站??偮贸?100公里,歷時7小時35分。

  李玉蘭的“逆向探親”現(xiàn)象在武漢越來越普遍。截至昨天,春運期間,漢口火車站為了方便“逆向探親”,共為8名老人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對此,武漢大學尚重生教授說,“逆向探親”者需留意老人的身體情況,子女要衡量老人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長途路程,老人也要有是否能適應另一個城市的心理準備?!澳嫦蛱接H”雖然有眾多好處,但更應該結(jié)合實際量力而行。

  (記者 姚傳龍 實習生 王卓 通訊員 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