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咸寧市劉家橋村的劉伯海,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湖北省中醫(yī)藥大學。但他自出生就患脆骨病,頻頻骨折無法站立。面對5000元學費,他忍饑挨餓,只吃七分飽…而年近六旬的父親劉純香,每天至少砍50棵100斤的樹,再扛到山下裝車,一天卻只有75元的收入… 轉(zhuǎn)發(fā)幫忙!您的愛心傳遞,將圓他們一個大學之夢!
玻璃男孩強拖病體挑燈夜戰(zhàn),金榜題名家中赤貧日日生憂
劉柏海,湖北省咸寧市桂花鎮(zhèn)劉家橋村人,今年20歲,從他從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成骨發(fā)育不全,俗稱脆骨病,這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甚至是輕微的碰撞,都可能造成嚴重的骨折, 因此往往被稱為“瓷娃娃”、“玻璃娃娃”。劉柏海從小就因為頻頻骨折而無法站立。小時候,他幾乎是趴在媽媽的肩上長大的。
長大后的劉柏海除了坐在輪椅上,就是躺在病榻上。
這天,58歲的徐新華準備帶兒子劉柏海去一趟學校,出門前她從兒子的三件夏裝中找了一件最體面的,讓他換上。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他們剛剛得知,劉柏海以超過一本線的優(yōu)秀高考成績被湖北省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yè)錄取了。但是就在短暫的喜悅過后,錄取通知書上5000元的學費就讓這一家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中。
徐新華:開學用起碼要萬數(shù)塊錢吧,學費就是5000,其它費用又要幾千塊錢,萬把多塊錢一去就要。
劉柏海不吃早飯已經(jīng)好幾年了,午餐和晚餐也只吃七成飽,20歲的男孩,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一個鼎盛期,急需能量供給,但他卻選擇了忍饑挨餓。一來是因為自己行動不便,處處需要人扶持,因為治療服藥而發(fā)胖的他想盡量控制自己的體重,減輕別人負擔,二來也是為了省錢。
劉柏海的父母沒有家底,他們自家的老屋早已破敗,無錢新建。
好心的親戚在城里買了房,就把自家的房子借給了劉柏海家居住。
一家人的收入主要就靠山上這兩畝山地里產(chǎn)些桂花樹和竹子,母親徐新華還患有嚴重的風濕和氣管炎,除了全力照顧兒子,已經(jīng)干不了什么體力活,為了生計,58歲的父親劉純香堅持打點零工,辛苦一年下來,家庭年收入也就一萬多元。
這些年來,劉柏海既要求學又要求醫(yī),家里為此已經(jīng)欠下了三萬多元的外 債。但日子再難,夫妻倆也始終沒有讓兒子放棄求學的信念。
劉柏海母親徐新華告訴央視財經(jīng)《經(jīng)濟半小時》記者,他也喜歡讀書,他也堅持要讀書,我就慢慢陪他,我一想他是個殘疾人,你不送他讀書是沒有希望的,待在我們山區(qū)是什么希望都沒有,我希望他堅持下去,一直堅持到底。
咸寧高中男生宿舍一樓的一間房屋,學校考慮到劉柏海的身體狀況和家庭困難免費提供給劉柏海母子使用。
劉柏海班主任石深敏:一來的時候,我就問他,我說你掉了這么多課程,你自已有什么想法,我們老師打算給你補一補,他說老師你不必擔心,他說耽擱的課程,我自己趕得起來。
班主任石深敏老師至今還記得,高一開學的時候,劉柏海因為手術(shù)治療耽誤了兩個多月后才入學,但是他卻沒有讓老師失望,入學后第一次考試,他的成績排在全班第14名,一個月后,他就成為了全班第3名,一直到高中畢業(yè),從來再沒有低于這個名次。而實際上,這個堅強的輪椅少年,因為不斷地骨折、休學,小學中學十二年的時光,他正常上課的時間算下來只有八年。
實際上,考慮到劉柏海的身體條件,學校曾經(jīng)考慮過把他們班的教室換到一樓,但母子倆都不希望為了自己而影響別人,但這就意味著,每天,母親徐新華都需要把兒 子背上三樓。班主任也提出為他們組成專門的幫扶小組,但母子倆不希望給別人添麻煩,他們每天都會早早來到教學校門口,順路的熱心老師和同學看見也總是會伸 出援手。
因為廁所在一樓,而自己又不想占用同學們的時間,劉柏海在白天幾乎都滴水不沾。不管是痛苦還是難堪,只要自己能夠忍受的,他都不會麻煩他人,他覺得自己一路走來,受到好心人的幫助太多太多,而他也在找機會盡力為其他人提供幫助。
劉柏海同學梁伊:特別樂于助人,同學們找他問問題的時候,他都會特別耐心地解答。
石深敏:有好幾個同學,編位的時候,他說老師你能不能,把我編到跟劉柏海坐在一起,我好一起交流問題,搶著跟他做同桌。
盡可能少地求助,盡可能多地自立;盡可能少地索取,盡可能多地給予,生活可以輕易碰碎劉柏海脆弱的骨骼,但卻沒能壓垮他堅定的夢想。
劉柏海:自己當一個醫(yī)生,第一可以自保,也可以幫助別人。
在為這個理想而伏案苦讀的日子里,這些沉甸甸的書本曾賦予這個堅強的大男孩知識的力量。但如今金榜題名,它們卻無法幫他解答這個最現(xiàn)實的難題:那些輪椅上的 奮筆疾書,那些病床上的挑燈夜戰(zhàn),那些墻壁上的獲獎證明,還有那些自食其力的樸實愿望,是否最終都會因為貧窮,而變成令人揪心的遺憾呢?
劉純香是劉柏海的父親,為了給兒子籌學費,58歲的劉純香最近又找了一份零工,每天早上五點到九點,他和另一位工友合作,把山上的櫧樹砍下,然后運到山下公路邊裝車,一天干下來能有75元錢,雖然辛苦,但他也沒有別的門路,因為自己既不識字,又沒有什么技術(shù),能找到一份活就很不錯了。
這棵櫧樹有100來斤,劉純香每天至少要砍50棵,扛到山下裝車
這些年的生活,正如這條山路一樣,崎曲艱險,身板單薄的劉純香靠著日益消減的力氣,扛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擔,他也希望還能為兒子扛出一個前程。但是不算他怎么拼命,兒子第一年5000元的學費幾乎都還沒什么著落,夫妻倆還得想辦法努力地籌集。
湖北省咸寧市桂花鎮(zhèn)劉家橋村村民劉純開:(活)不好找,現(xiàn)在不好找,我們農(nóng)村這邊都沒技術(shù),上了年紀的,我們年輕人都出去了,年紀大的在家里,沒什么活干。
徐新華老了,劉純香也老了,年近60的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只怕有一天他們干不動活,走不了路的時候,劉柏海還無法自食其力。多少年來,他們相互扶持鼓勵,終于盼來了兒子考上大學的這一天,但是面對5000元的學費,這套借住的房子里,實在也找不出什么可以換現(xiàn)錢的東西。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學,夫妻倆一狠心,打算把山上那株長了20年的桂花樹賣掉。去年有人出了一萬五的高價要想買下來,是徐新華家唯一的一棵老樹,但夫妻倆都沒舍得賣。
花開花落20載,每年桂花開時,長在樹上為在日頭下勞作的他們送上縷縷清香,打下來還能賣100多塊錢,為孩子購置一些書本。
眼下很快又到了八月桂花飄香時,但是桂花樹下的夫妻倆卻只感覺到了苦澀。夫妻倆在這棵樹旁默默坐了很久,眼看天色漸晚,徐新華下定決心,直接去找村里銷售門路最廣的劉純海,看看他能不能幫著賣個好價錢。
然而讓徐新華沒想到的是,桂花樹的行情今年跌得相當厲害,去年還有人出1萬5收購的這棵桂花樹,現(xiàn)在就是5000千元錢都沒人要,
這個消息讓一貫堅強的徐新華近乎絕望
日子再難再迷茫,也得挺過去。劉柏海的左腿骨折后,因為缺錢,一直沒能進行手術(shù),所以完全無法用力。每邁出一步,他都要付出數(shù)倍于常人的氣力才行。
每天,徐新華都會協(xié)助劉柏海在樓梯上進行力量訓練
盡管前行起來步履蹣跚,盡管求學路上困難重重,但劉柏海依然樂觀。他堅信,只要有夢,希望總會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