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孫中山銅像到底有沒有手杖?

  報道引爆網(wǎng)絡爭議,網(wǎng)友分為三派:有杖派、無杖派、繼續(xù)考證派

1933年6月8日的《新聞報》報道,附有104字的“像贊”全文1933年6月8日的《新聞報》報道,附有104字的“像贊”全文
1933年6月1日的《太陽燈》復印件,其中有完整的“序”和“贊”1933年6月1日的《太陽燈》復印件,其中有完整的“序”和“贊”

  19日,武漢晚報《市民發(fā)現(xiàn)“銅人像”碑文有7處錯誤》見報后,迅速被多家門戶網(wǎng)站轉載,很多網(wǎng)友為銅像有無“手杖”爭論激烈。

  目前,資料搜集方面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關于孫中山銅像,現(xiàn)已找到兩份可信史料。

  昨天,圍繞著“銅人像”到底有沒有“手杖”,喜愛武漢人文的網(wǎng)友們爭議頗為激烈。

  一是“有杖”論——網(wǎng)友“葉子”表示,看孫先生的手勢,應該是有手杖的,估計當時已遺失。另有網(wǎng)友說,“如果沒有手杖,總感覺這尊銅像少了點什么”?!爱敃r有人還謠傳,這根手杖是黃金制成,所以一建好就被偷了”。

  二是“無杖”論——多位網(wǎng)友認為,根據(jù)1933年至1938年的一些舊照片、舊明信片,可知當時并沒有手杖。如果真的被偷了,當時的市政當局也不會不聞不問、媒體不予報道吧。

  三是“繼續(xù)考證”派——網(wǎng)友“創(chuàng)業(yè)農(nóng)莊”建議,可以再認真查看銅像右手掌內有無大的毛刺。如果原來有,就證明可能是原來就聯(lián)鑄的,即使損壞了,手掌上也可能留有鑄造的斷痕。

  人文武漢版主“水手”認為,這樣的“人文尋根”活動很好,網(wǎng)友們爭論越激烈,就更容易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也正是有了這么一群愛較真、能較真、深愛武漢的民間人士,才讓武漢的民間文保走在全國前列。

  在武漢人印象中,很多人都覺得孫中山銅像是有拐杖的,現(xiàn)在說沒有,一時心理上難免接受不了。胡全志說,他也想換個思路,找到反證的證據(jù),但是一無所獲?,F(xiàn)在,根據(jù)《太陽燈》立像當天的報道,兩幅配圖(一張照片、一張手繪速寫插圖),均顯示:銅像手中,沒有帽子,沒有手杖!

  胡全志頓時感覺“如釋負重、正本清源。”而且,《太陽燈》同版通過《太陽燈》上面的圖片,可以給我們一個直觀印象:孫中山銅像顯得精神、昂然。胡全志和王鋼分析,這可能正是銅像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而一旦添加拐杖,就變成停滯不前了,畫面立馬感覺不協(xié)調了。

  胡全志建議,在重新修復“銅人像”時,一并考慮周邊的亮化、美化,讓“銅人像”真正成為漢口老城區(qū)的一道風景,當?shù)鼐用竦摹胺监彙保衔錆h人安放鄉(xiāng)愁、年輕人寄托情感的“拴心石”。

  漢口“銅人像”《像贊》找到可靠出處了

  1933年武漢小報《太陽燈》找到全文

  此前,漢口六渡橋的孫中山銅像,其序、贊的出處及來源,共有二處。其一是武漢圖書館已故武漢文史研究館員徐明庭先生的祖父抄錄本,其文見徐明庭著《老武漢叢談》一書。其二是黃蘭田先生發(fā)表在《武漢文史資料(2000年06期)》上的“漢口‘銅人像’考并試補缺字”。徐老生前曾經(jīng)介紹,他曾在當時一張武漢本地小報《太陽燈》見過登載的孫中山銅像序、贊。

  出于參事工作的責任,為了幫助相關部門準確考證當年孫中山銅像序及贊的文字,胡全志特別委托徐老的嫡傳弟子、武漢圖書館館員王鋼,請他查找當年報紙,呈示“鐵證”。王鋼欣然應允,以此繼續(xù)先師未竟的事業(yè)。18日,王鋼在一個民國文獻數(shù)據(jù)庫上,檢索到當時上海發(fā)行的《新聞報》“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六月八日”第四版,發(fā)現(xiàn)一篇報道《漢口 總理銅像揭幕禮 各機關代表及市民參加者二萬余人》,附有104字的“像贊”全文。

  由于這份報紙只錄有贊而沒有序,且與徐老提供的版本有較大區(qū)別,本著“孤證不立”的原則,王鋼又查找1933年6月這一時段的《申報》《武漢日報》《漢口中西報》等,但未有新的收獲。19日,費心苦力,王鋼從武漢圖書館的館藏資料中,查到1933年6月1日的《太陽燈》復印件,其中有完整的“序”和“贊”。

  《太陽燈》報中有明確的“漢口市市長吳國楨敬撰并書”文字,側證了徐老在指導后期修復碑文中、添加“漢口市市長”的出處,就是來源于此。這也再次佐證了徐明庭老先生過目不忘的本事。而且,《太陽燈》的編輯部地址,位于三民路不遠的“清芬一橫路九號”,且出版于銅像揭幕的當日,其真實性和準確度更高。

  前期考證進展到這一步,收獲的成果令人驚喜。通過比對這兩份報紙上的“序”“贊”,以及徐明庭記錄的版本,3個版本文字、斷句上各有出入,還有深入研究的空間。胡全志期待,相關專家能從中有更多發(fā)現(xiàn)和論證。

  胡全志說,吳國楨的孫中山銅像的序和贊,是一篇半文半白的經(jīng)典之作,行文流暢,用典自如,是一篇極好的范文,可以入選公務員參考讀物。他盼望有“古文高手”將其譯成中學生都能讀懂的白話文。

  記者金文兵

  責任編輯:崔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