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新!武漢又公布了13個歷史景點,打卡5個以上才算“老武漢”

  說到武漢好玩的地方

  你肯定想到東湖磨山黃鶴樓等

  其實,歷史悠久的武漢

  有許多頗具韻味的地方值得一看

  昨天(2月6日),武漢公布了《武漢市第十一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目錄》。這份《目錄》中,武漢公布了13個優(yōu)秀歷史建筑,其中一級保護2個,分別是“永泰和煙草公司”“黎黃陂路36號”;二級保護11個,包括江漢關職員宿舍、大陸銀行、泰興里等。

  這些優(yōu)秀歷史建筑主要分布在漢口和漢陽兩大區(qū)域,囊括了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武漢十分有特色的建筑。來看看全部名單——

  這些歷史建筑見證了武漢的發(fā)展和變化,也是武漢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武漢街頭悠閑散步時,走走停停,碰到一兩處,是驚喜;或者專門去尋找,感受它們被歲月洗禮的滄桑,亦是收獲。

  就在這個周末,去這些地方轉(zhuǎn)轉(zhuǎn)

  和武漢來一場穿越時光的邂逅吧

  永泰和煙草公司

  在上?!渡陥蟆飞希嘘P煙草的廣告比比皆是,而有一個叫永泰和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一則“大英牌”卷煙,在舊中國名聲在外,無人不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人談忘。永泰和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板叫鄭伯昭,依靠經(jīng)營煙草發(fā)家,成為民國時期聞名上海灘的大富豪。

  黎黃陂路36號

  黎黃陂路和黃陂路是一條路,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全長604米,建于1900年(光緒26年),為黃陂人所建,故名黃陂路。后劃入漢口俄租界,稱夷瑪路。因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黎元洪是武漢黃陂人,人稱黎黃陂,所以此路又于1946年改稱黎黃陂路。黎黃陂路是武漢著名的“慢生活”街區(qū),是漢口神采與氣質(zhì)的延續(xù)。

  江漢關職員宿舍

  1861 年,漢口開埠,清政府敦促西方各國設領事館,由漢口英國領事館舉議設立海關關卡,約束各國通商貿(mào)易事宜。1862 年1 月1 日,江漢關設立,為當時中國三大海關(上海江海關、廣州粵海關、漢口江漢關) 之一。江漢關職員宿舍建于1880年,反映了漢口租界建筑歷史文化特點。

  五福路86號

  五福路成于清末德租界時期,稱寶街。1926年底,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后,對原德租界(1918年收回,改為特一區(qū))江岸1~6碼頭直通的道路,分別按序數(shù)重新命名,此路直通5碼頭,取“壽、富、康、德、命”之意,所以命名為五福路。1967年改名為紅衛(wèi)五路,1972年復名五福路。東段多為工廠,西段為居民區(qū),可通行汽車。

  現(xiàn)在的五福路,已經(jīng)幾乎找不到租界的影子。街道兩邊豎立著六七十年代的宿舍,馬路兩邊全是雜貨店、小餐館等小商鋪,城市的進程改變了街道本來的容顏。而五福路86號,有一處獨立的小院,里面是一棟歐式風格的老房子,雖然已顯殘破凋敝,但公館前的兩根大石柱依舊莊嚴雄偉,依稀殘留著租界時期的樣貌。

  大陸銀行

大陸銀行大樓佇然而立,別具一格(朱波夫攝)大陸銀行大樓佇然而立,別具一格(朱波夫攝)

  大陸銀行大樓由著名建筑師莊俊設計。整座建筑物的特色以實用為主,最大化的利用地理空間,揚子街口四層轉(zhuǎn)角處為大陸銀行營業(yè)處,二、三層有陽臺的為住宅,臨中山大道一側(cè)底層為商店,是一處集辦公、經(jīng)商、居家于一體的歐式風格聯(lián)排體建筑。

  大陸銀行由近代著名銀行家、金融先驅(qū)談荔孫一手創(chuàng)辦,1919年組建于天津,在漢口、南京、青島、杭州等地先后分設40多處分支機構(gòu),成為當時鼎鼎有名的“北四行”之一。

  泰興里

  泰興里是武漢眾多里份之一,和同興里相鄰。整體看來很是有古建筑風格,時代味道很濃厚,外墻用紅磚筑砌,屋頂則用紅瓦鋪設,是近代建筑的風格。

  泰興里建于1907年,原來是法租界的領事街,巷寬大約有3.5米,長也不過百米,就是這么簡單的小巷子,卻成了武漢文藝界的網(wǎng)紅街,幾乎所有來到武漢的人,都會來這里打個卡。

  協(xié)和醫(yī)院包氏樓

  20世紀初,仁濟醫(yī)院分男女部,繼女部瑪格麗特病院的首位醫(yī)生夏利世后,倫敦又派來希爾達·柏麗絲(中文名包慧蓮)主持女部工作。除了醫(yī)療,她還關心被賣到妓院后生病來治療的女孩子們,不僅為她們治療性病,而且不惜訴諸法律,幫助她們擺脫老鴇的控制,成為自由人。為此她深受人們愛戴,1931年她去世后,人們便捐款修建了這幢包氏樓以示紀念,并留作護士宿舍之用。

  新華路體育場

  武漢新華路體育場是武漢的一座歷史悠久的綜合性球場,1955年4月,新華路體育場建成,其前身為漢口體育場。原是地皮大王劉歆生的私人花園里一塊健身的地盤。1954年在舊址動工修建(當時叫中南體育場)。整個工程投資345.9萬元,占地135畝,建筑面積16982平方米。這是50年代全國第一流的體育場。

  武漢同濟醫(yī)院1號樓

  1952年建筑師馮紀忠開始設計武漢同濟醫(yī)院主樓。該樓1955年建成,成為我國醫(yī)院建筑的符號,其建筑模式后來被我國其他醫(yī)院紛紛模仿。其建筑本身多次編入教科書和設計范例,影響幾代建筑師。據(jù)悉,他設計的武漢同濟醫(yī)院大樓的平面猶如多翼飛行器,使醫(yī)院各科室盡量分開,以避免和減少醫(yī)院中的交叉感染,至今都是一種科學先進的醫(yī)院建筑設計組合方式。

  中山大道

  武漢中山大道,全國中山第一街,是江城近代商業(yè)、文化、水電、交通之根,距今已有110余年的歷史。它象征著武漢的城市商業(yè)文化基因與人文歷史胎記。并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吐納億萬海內(nèi)外游客比肩接踵“朝覲”的“圣地”。

  武漢體育館

  武漢體育館位于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612號,始建于1956年5月,至今已走過了50多年的歷史進程,1958年一代偉人毛澤東親臨武漢體育館,接見體育科技工作者。

  武漢體育館不僅迎接過許多歷史名人與偉人,而從這片神奇的風水寶地培訓走出了韓愛萍、童輝、周繼紅、伏明霞、喬紅、陳靜、李娜、李婷、肖海亮等14位世界冠軍。它見證了湖北省武漢市體育一段輝煌的發(fā)展歷程,是武漢市民心目中“冠軍”的代名詞。

  天主教圣心堂

  19世紀中葉,一座天主教堂在西大街正式落成?,F(xiàn)在提起西大街的教堂,還是有很多老漢陽記得,“話說西大街的那個教堂,有一年圣誕很想跟家人去的,結(jié)果那個人山人海啊,里三層外三層啊,完全擠不進去!”(來源 :長江云綜合)

  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