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武大: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論文不存在學術造假,但有個別疏漏》

  澎湃新聞記者 徐笛薇

  武漢大學1月29日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報關于“李紅良團隊在相關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匿名舉報”的調查意見稱,該校學術委員會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建議以后更加嚴謹細致。以下為調查意見全文:

  關于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于2017年4月收到關于李紅良團隊在相關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匿名舉報,依據《武漢大學學術不端行為查處細則》,核實了舉報線索,啟動了學術調查。在此基礎上,學校學術委員會責成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調查。

  2017年12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組織包括3名校外院士組成的5人專家組對李紅良團隊發(fā)表在《自然·醫(yī)學》(Nature Medicine)的CFLAR和TIMBIM1兩篇論文進行了學術調查,專家組一致認為“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

  針對2018年1月出現的新質疑,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1月26日召開主任委員擴大會議,學術委員會主任(院士)、3名在校副主任(含1名同行院士)、1名校學術委員會同行院士委員參加會議,另行邀請了校外7名同行專家(含2名院士)和校內2名同行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再次對舉報內容進行了調查和質詢,形成意見如下:

  一、舉報涉及的實驗猴的申請、購買、運輸、飼養(yǎng)以及實驗全過程均有原始證明材料和實驗記錄,手續(xù)齊全,沒有發(fā)現造假行為。

  二、舉報涉及的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PGS5論文中的個別圖片問題,李紅良團隊已通過正常程序與編輯部進行聯系更正;舉報涉及的《自然·醫(yī)學》(Nature Medicine)論文中的個別圖片在線版與正式版的不一致性,屬于出版過程中編輯和校對問題。

  三、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建議以后更加嚴謹細致。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再次重申堅持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致力純凈學術環(huán)境,維護學術尊嚴,不斷加強學術道德規(guī)范建設,歡迎對學術成果進行質疑,有關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爭論應通過正常的學術途徑開展。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

  2018年1月29日

广告

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人在武汉 官方微信(v5d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