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失棟梁!這兩位院士相繼去世,他們都是武大巨星]

圖為柯俊院士圖為柯俊院士

  8月8日早晨7:30,國際著名材料物理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武大杰出校友、北京科技大學柯俊教授去世,享年101歲。(圖為柯俊院士)

圖為朱英國院士圖為朱英國院士

  8月9日凌晨2:00,著名水稻遺傳育種家紅蓮系雜交稻發(fā)明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英國院士去世,享年78歲。

  這兩位相繼去世的國家院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武大人。高山景行,吾所仰慕。沉痛哀掉武大痛失的這兩位英才,中國科學界痛失的這兩位院士。

  [先生毅然回國:“我來自東方”]

  柯俊,生于1917年 6月,浙江黃巖人。1938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44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1948年獲自然哲學博士,從事合金中相變機理的研究。1954年起,在北京鋼鐵學院(現(xiàn)北京科技大學)任教。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shù)科學部學部委員,曾任學部常委,為資深院士。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何梁何利獎。

  柯俊先生是一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fā),先生組織和領(lǐng)導了天津?qū)W生的“一二·一八”大示威。1937年7月天津淪陷后,先生流亡到武漢,在武漢大學完成學業(yè)。

  后來,先生懷著“科技報國”的理想赴英國留學,博士畢業(yè)后取得伯明翰大學的終身教職。

  新中國成立后,先生毅然決定回到祖國,并向挽留他的朋友說:“我來自東方,那里有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饑餓線上掙扎,一噸鋼在那里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噸鋼在英美的作用,盡管生活條件遠遠比不過英國和美國,但是物質(zhì)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