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今年梅雨季的第五輪降水,來勢兇雨點小。前天到昨天,武漢大部分地區(qū)下了小到中雨,雨水的攻勢從前幾輪降水的“重南輕北”變成了“重北輕南”。

  雨水這次變得“重北輕南”

  前夜到昨天白天,武漢大部分地區(qū)下了小到中雨,局部地區(qū)下了大到暴雨。從前天晚上8點到昨天下午4點,位于東西湖的武漢氣象站,雨量只有13.6毫米,蔡甸、江夏、黃陂、新洲的4個國家級氣象站,雨量分別為9毫米、6.6毫米、9.1毫米和33.2毫米;而在全市122個自動站中,降水超過50毫米的只有9個,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qū),其中黃陂劉家山雨量超過了100毫米。

  從各區(qū)的雨量分布來看,從昨天早上8點到下午4點,大部雨量在幾毫米到十幾毫米,其中江岸15.5毫米,江漢15.2毫米,武昌12毫米,洪山3.9毫米,青山7.2毫米,漢陽12.5毫米,東湖高新6毫米,經(jīng)開區(qū)3.6毫米。

  相比之前的“重南輕北”,這次雨水更多的潑向了我市北部新洲、黃陂的一些地區(qū),在全市5個國家級氣象站中,從前天晚上8點到昨天下午4點,雨量最大的是新洲,其中,昨天早上7點到8點,一小時雨量就有22.7毫米;同時段全市雨量最大的自動站,是黃陂劉家山站,累計有117.4毫米,達到大暴雨級別。相比之下,前幾次降水過程中雨勢更兇的南部地區(qū),本次雨量不算太大,比如說,從前天晚上8點到昨天下午4點,南湖社區(qū)站的雨量僅約5毫米,江夏五里界站雨量也只有10.9毫米左右。

  水汽條件不充分

  讓降雨“縮水”

  武漢市氣象臺臺長劉火勝分析,這次降水過程從自西向東發(fā)展,由于副熱帶高壓西伸勢頭比較猛,前天白天,降水系統(tǒng)偏西,雨帶主要停留在鄂西地區(qū)和江漢平原,武漢則以對流性降水為主,分布也不均,多數(shù)地方下的是小到中雨,個別對流比較旺盛的地方下了大到暴雨。隨著雨帶的東移,鄂東地區(qū)昨天成為雨水主戰(zhàn)場,但降水系統(tǒng)相對比較偏北,我市北部的降水更為明顯。

  水汽條件不充分,也是本輪降雨縮水的原因之一。輸送水汽的主力是高空低層大氣的西南風(fēng)。劉火勝說,第四輪降水過程中,在1000米-3000米空中,西南風(fēng)一度可達到20米/秒,而13日-15日,西南風(fēng)偏弱,每秒風(fēng)速一般在10米-12米,水汽輸送條件明顯弱于前一次。

  眼下,第五輪降水告一段落,雙休日,武漢以多云天氣為主,雖然明天白天可能會飄點陣雨,但出現(xiàn)大范圍強降水的可能性不大,大家不妨抓緊時間洗衣晾曬。

  根據(jù)氣象部門預(yù)計,隨著副高再次加強西伸,受其外圍西南氣流等因素的影響,18日,湖北將再度迎來大范圍強降雨天氣,武漢也將隨之迎來梅雨季的第六場降水。武漢市氣象臺初步預(yù)計,19日-20日,我市會出比較明顯的降水,但降水的具體強度、具體過程累計雨量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今年武漢梅雨期偏長

  已成定局

  上月18日入梅以來,武漢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已經(jīng)遭遇5輪降水,截至目前,梅雨量累計已超過850毫米,而常年武漢平均梅雨量約389毫米。

  武漢市氣象臺數(shù)據(jù)顯示,武漢常年梅雨期的平均長度約為27天,平均出梅時間在7月11日左右。

  何時“出梅”,與500百帕副熱帶高壓的脊線所處經(jīng)緯度、晴天持續(xù)的天數(shù)、日平均氣溫等參數(shù)有關(guān)。今年,受到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夏季影響湖北的副熱帶高壓,會持續(xù)在長江中游一帶,雨水因此時常光顧武漢,我市梅雨期比常年偏長已成定局。

  預(yù)計武漢今天白天多云,氣溫23℃-33℃,濕度60%-95%,偏北風(fēng)2到3級;今晚到明天白天多云轉(zhuǎn)陣雨,氣溫24℃-30℃,明晚到后天白天陣雨轉(zhuǎn)中到大雨,氣溫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