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章鴿 通訊員楊雪晴)昨天,“暴力梅”又一次捉弄武漢人,漢口、東西湖只下了點小雨,武昌、江夏等地又受暴雨、大暴雨侵襲。對于昨晨的大雨, 市民紛紛吐槽,“‘暴力梅’太欺負人,本來受災最重的南湖、江夏又遭瓢潑大雨,漢口有的地方只飄了小雨?!?/p>
昨日從武昌開車過江的市民明顯看到,上午降水再一次“重南輕北”。武漢氣象臺數(shù)據(jù)顯示,12日20時—7月13日16時,我市大部分地區(qū)都有降水發(fā)生,如果只看武漢氣象站(該站氣象數(shù)據(jù)是代表武漢的氣象數(shù)據(jù))的雨量,昨天武漢的總降水并不突出,我市只是小到中雨,但在武昌南湖附近出現(xiàn)大到暴雨,江夏局部出現(xiàn)大暴雨,最大雨量為江夏金口站122.1毫米。昨晨8時—9時,金口最大雨量為88.9毫米,華中師范大學最大為49毫米,南湖一帶降雨也達到40毫米。
降水分布不均在武漢并不鮮見,今年5月上旬和6月1日的降雨,我市就出現(xiàn)過江南片武昌、江夏下大暴雨,江北片下小雨,甚至滴雨未下的情況。昨晨我市的暴雨、大暴雨區(qū)域又是集中在武昌、江夏一帶。
從6月30日以來數(shù)據(jù)來看,我市出現(xiàn)的連續(xù)性暴雨過程,截至7月7日8時,全市降水量243-762毫米,區(qū)域自動站500毫米以上68站,最大為江夏五里界。武漢站累計降水量582.5毫米,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周降水量最高值;7月6日24小時雨量241.5毫米,為1988年7月21日(285.7毫米)以來最大值。
市氣象臺氣象專家表示,6月30日至7月6日,受高空低槽東移和在長江中游一帶維持的中低層切變線共同影響,在副高外圍西南急流水汽和能量輸送作用下,我市出現(xiàn)連續(xù)性暴雨天氣。此次過程為典型的梅雨期強降水,由于持續(xù)時間長,降水強度大,全市雨量均超過歷年平均的4倍以上,其中江夏達到了5.6倍。強降水期間,因為副熱帶高壓加強、北抬緩慢,其位置及外圍西南急流位置偏南,導致強降水中心主要位于武昌南部到江夏一帶。這也是南湖地區(qū)、江夏地區(qū)為何漬水嚴重的重要原因。
根據(jù)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今天到后天副高加強西進,受副高外圍暖濕氣流、高空低槽和中低層切變影響,我市有一次大到暴雨過程,伴有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預計江南片區(qū)的雨還是會更大一些。
具體預報:今天白天,陰天有大到暴雨,伴有雷電和短時大風,氣溫25℃-31℃, 偏北風2到3級,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陰天有大到暴雨,伴有雷電和短時大風,氣溫24℃-27℃, 偏北風2到3級;明天晚上到后天白天,陰天有小雨,氣溫 21℃-30℃, 偏北風2到3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