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申請美國11所名校全被拒
高考落榜生卻被哈佛錄取,為什么?
編者按
持續(xù)多年的高考改革,終于迎來“破冰”推進。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近日在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xiàn)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xiàn)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這兩種模式的高考將分開進行。
在招生方式改革層面,一些省市也進行了大踏步地探索。比如浙江省將繼續(xù)完善“三位一體”考試招生(高校根據(jù)考生學業(yè)水平測試(高中會考)成績、綜合素質測試成績、高考文化分等三項成績進行綜合評價招生),擴大職業(yè)教育“32”、五年一貫制和單考單招招生規(guī)模,在單考單招中全面推行文化知識加技能測試,將招生院校由高職院校擴大到部分應用性本科高校及專業(y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報轉發(fā)這篇刊發(fā)過兩年多的文章(本文原刊于《中國青年報》2012年2月1日12版),原因無他,只因這樣的文章,在回應高考改革的同時,仍能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給予我們太多的啟迪。
表面上看,這篇題為《破解美國“高考”》的文章,著墨最多的,是如何開拓華人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適應美國頂尖大學招生的“游戲規(guī)則”,讓他們能夠成功進入夢寐以求的美國名校。而在差異與不同背后,我們更多看到、更多思考的,還是中美兩國教育宗旨、教育理想、教育目標間的碰撞或者說是沖突。
還是那個說過很多遍的老話題:僅以成績導向的功利化教育,是泯滅個性、輕視素質、忽略啟發(fā)、漠視夢想的教育,培養(yǎng)出的只是應試教育流水線上的“考試機器”,無法培養(yǎng)出擁有健全人格、強健體魄、美好心靈、現(xiàn)代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的未來一代。
英國教育哲學家懷特海曾說:“教育是訓練對于生活的探險,教育是引導個體去領悟生活的藝術。”所以,但愿所有的改革推進,都能承載起孩子和家長們的樂觀期待,讓教育真正回歸啟迪智慧、啟發(fā)人生本身。不難想見,如果每個經(jīng)受現(xiàn)代教育浸潤與滋養(yǎng)的人,都能張揚個性、激發(fā)潛能、勇于創(chuàng)新、擁抱夢想,成為合格康健的現(xiàn)代公民—這是個人成長、成才的幸運,更是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的幸運。
一個在國內高考落榜的男孩,卻被美國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錄;北京一個高考理科狀元,申請了美國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錄。
“中國人民破解了美國的教育體系”,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了這樣一個帖子,并轉發(fā)了2011年5月29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文中提到一個叫馬振翼的美籍華人。
馬振翼
10年前,馬振翼在加州創(chuàng)辦了一家教輔機構,為高中生升大學提供咨詢及考試培訓服務。2009年,這家機構進入中國內地,在北京、深圳等地設立了分支。
國內高考落榜的男孩卻被哈佛大學錄取
今年34歲的馬振翼,在臺灣出生,小學即到美國留學,大學讀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yè)后在華爾街干過,還當過高中老師,后來自己創(chuàng)業(yè)。
“跟大陸學生談話,我最頭痛的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瘪R振翼說!安畈欢唷、“馬馬虎虎”、“還行吧”,這些孩子回答問題時,大多三言兩語,翻來覆去就那么幾句,交談起來特別費勁!拔铱床坏剿麄兊撵`魂,聽不到他們內心的聲音!泵嬖100個學生,有80多個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一天,一個從銀川來的男孩,讓馬振翼眼前一亮。這個男孩姓楊,當時已經(jīng)高中畢業(yè)快一年了,沒有上大學。
跟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不同,小楊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歡的事:做NGO(非政府組織)。他曾與同伴募集到5萬本圖書、15臺電腦,分別送給18所農(nóng)村小學。他還跑到大學征召短期支教的老師,去偏僻地區(qū)的小學教英語、電腦、音樂等。他甚至召集到100來個志愿者。
小楊告訴馬振翼,他想注冊一家NGO,這可不是件容易事,開始特別不順,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許多人,都沒辦成。最后,是當?shù)匾患颐襟w出面,幫他掛靠在一個縣級單位下邊,才算注冊上。
小楊的另一段經(jīng)歷,也讓馬振翼很感興趣。高中畢業(yè)后,小楊一個人去了西藏,在牧區(qū)與藏民生活了半年!叭松秃孟衤眯校匾牟皇悄愣既チ四睦,而是在旅行的過程中,你都遇見了什么人,他們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快樂。”小楊這么認為。
馬振翼問小楊,去美國上大學,最想讀什么專業(yè)?他回答說:“中國經(jīng)濟改革30年了,東部沿海地區(qū)的人受益最大。而西部,幾億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依舊落后、貧窮!
“我常常有種無力和受困的感覺。如果能去美國上學,最想讀的是經(jīng)濟學。我希望能學到好的知識和理論,將來回到家鄉(xiāng),改變那里!边@番問答讓馬振翼很滿意。
“你們問,美國一流大學,有什么錄取標準?這還真沒有一個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話,可以這樣說:他們要的是將來可以影響世界的人,是具有這種潛力的人!彼w快地說。
小楊的考試成績不理想,SAT(相當于國內的高考)分數(shù)滿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點兒。哈佛對小楊的面試地就在北京。談話結束時,面試官笑著對他說:“假如你被錄取的話,你將是哈佛有史以來,錄取分數(shù)最低的華人學生!
最終,哈佛的經(jīng)濟系錄取了他,并給了全額獎學金。
你的夢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這些非常重要
一天, 有對母子前來咨詢。孩子媽興沖沖地對馬振翼說:我兒子的SAT,考了2370分,你一定要讓他進哈佛或耶魯!但是,馬振翼跟她兒子接觸后,感覺特無聊,很無奈。
“No,我做不到!”他告訴孩子媽。
最后,這個男孩果真既沒去成哈佛,也沒進耶魯。得知北京那位高考理科狀元被11所美國名校拒錄的事,馬振翼說他一點兒都不奇怪,覺得很正常。
“在美國,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滿分的學生,許多也照樣會被哈佛刷掉。排名越靠前的學校,挑選人才時,往往越不看重學業(yè),而更看重素質!边@是馬振翼的經(jīng)驗談。
有媒體報道說,普林斯頓大學拒絕了一半以上SAT成績接近滿分的申請者。其他美國頂尖大學,也都有類似情況。那是不是說,美國大學錄取不看重成績嘍?
“也不是。只不過相對于國內高考來說,他們不只看分數(shù),不絕對以成績論!瘪R振翼解釋道。他說,美國的大學錄取,大致看三大塊:一是學習成績;二是學生自己寫的申請信;三是課外活動。成績不僅有SAT,還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績等。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基本要求,但是,當成績過了錄取門檻后,分數(shù)只能起30%的作用。
“你要想進入美國一流大學,光是成績好不行,分數(shù)達標的學生太多了。這些大學,到底在找什么樣的人?答案很簡單:讓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藝和擁有特殊課外活動的學生。你的夢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這些非常重要!
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
找到自己喜歡什么、要做什么
在國內,那些前來咨詢、想報考美國大學的學生及其家長,好多想法還是中國式的,還沒跳出中國高考模式。
馬振翼總結說:“往往,這些學生的英語能力很差,而且,在自由時間里,除了功課,沒做過什么有助于錄取的事。但他們的爸媽,卻要求他們入讀常春藤盟校!
這些學生即使有課外活動,也很單一,大多是學校組織或安排的。馬振翼常常無可奈何地對學生說:“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什么、要做什么。做自己喜歡的事,加之不懈地努力和堅持,成功離你就不遠了!
馬振翼強調,大學考查課外活動,實際考查的是學生的能力。假如你參加了3種社團,都是普通團員,不如只參加一個,但擔任了主席職位,這代表你有組織和領導能力。美國的高中有各種社團,自己也可以申請組建新的社團,所以,參加了并不說明問題,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組織了哪些活動才重要。
他反復提醒學生:你的課外活動,是否體現(xiàn)出你的個性?你做的事情,是否影響或改變了他人和環(huán)境?課外活動的參與和表現(xiàn),會透露出學生的人格特質。正是這些特質,決定了名校作出是否錄取的考量—甚至在你學科成績并不突出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被錄取。
馬振翼給一個特別不愛讀書的學生做過咨詢。聊著聊著,他發(fā)現(xiàn)這個男孩很喜歡玩電子游戲,“一談到這,那家伙滔滔不絕”。
“那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開發(fā)一款游戲?”
男孩愣了一下,說從沒想過。
馬振翼鼓動他試試,又說服孩子爸,給他投了幾千塊錢。接下來,男孩自己動手寫出劇本,又跑到一所藝術院校找大學生幫他繪畫。雖然他的游戲沒有全部完成,但他把企劃案,成功地賣給了一家游戲公司,獲利兩萬元。整個過程,歷時8個月。
在這個過程中,男孩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協(xié)調,如何跟人談判,如何組織團隊。他要管別人,給人發(fā)工資,要做企劃,要掌管財務……經(jīng)過這8個月,男孩說自己一下子長大,有了責任感。后來,他被美國排名15的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系錄取。
“我們會有意地,讓剛進入高中的孩子,發(fā)掘出自己的社會意識和獨立自主的態(tài)度!瘪R振翼強調道。
教育的重點,就是啟發(fā)人
從自己讀書、教書經(jīng)歷中,馬振翼悟出的結論是:教育的重點,就是啟發(fā)人!
這些年,馬振翼在中美兩地,接觸過的學生不下幾萬。聊到兩地學生的差異,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學生沒有夢想。
美國的教育,從小開始就教你發(fā)現(xiàn)自我,鼓勵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訴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會得到!
中國的教育,沒有給人理解夢想的空間。
“難道高考,就是你的夢嗎?可它除了分數(shù)外,關于你是誰,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夢是什么,這些能看到嗎?沒有夢想,你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嗎?沒有夢想,中國能出喬布斯嗎?”
《紐約時報》那篇報道說,“星騰科”去年在美國的營收有700萬美元。至于在中國有多少,馬振翼苦笑道:“我來大陸3年了,還沒掙到錢!钡芸,他又樂了。
“假如每年,我都能發(fā)掘出一兩個,像銀川男孩那樣的學生,也值了!”
他的想法是:當這些年輕人站在人生的拐彎處、夢想的道口前,自己能在他們身后,用力地推上一把。 據(jù)《中國青年報》